设置

关灯

第四十二章:为太子诊治(6)(第2/2页)

    
    “陛下,奴婢,奴婢有事禀报。”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奴才,奴才也有事情禀报”

    “哦巧了,都有事儿要禀报啦刚刚我们问那姑娘时,怎么没人禀报,这会儿一个个的都跑过来挣着抢着要禀报,怎么,听到有赏赐,都改变想法了”叶凌轩不冷不热的讥讽道。

    “人本性不就如此嘛你应该是见怪不怪了才是啊 ”

    “话虽如此,不过转变如此之快,一时间有些不太适应。”

    “你好歹是一谷之主,别这么大惊小怪的别让人看到你这个样子,不然指不定会怎么笑话你呢”

    “我们还是先听听他们怎么说吧,陛下,太子殿下,你们觉得呢”叶凌轩摸了摸鼻子,似乎觉得有些尴尬,岔开了话题,好在夏梓曦并没有追问或是为难他。

    “你们都说说看,你们都还知道些什么”官家开口道。“但若是胡编乱造的,摆明冤枉人的,朕决不轻饶”

    “奴才不敢”

    “奴婢不敢”虽然被扒出一些猛料,不过官家还是有些偏袒蔡振的,这些下人们当然也很识时务的,他们自然分得清哪一个才是真正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的主人,个个跪在地上,不敢造次。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奴才姓全,宫里人都叫奴才小全子。”一个看着骨瘦如柴的小黄门小声开口道。

    “起身回话。”官家发话了,让小全子起身回话。

    “奴,奴才,奴才不敢”

    “让你起身回话,你就起身回话”太子凤睿琦虽是十分有城府,但也很烦这种磨磨唧唧,拖拖拉拉的状况。

    “多谢陛下多谢太子殿下”小全子战战兢兢地起身回话。

    “今年多大了入宫有几载了现在在哪儿任职当差”官家继续问道。

    “回陛下的话,奴才今年一十三岁了,入宫已经约有两载有余。奴才在宫内做些苦力差事,偶尔帮着御膳房的采买的事务。”小全子照旧回话。

    “约有两年多了”官家摸了摸自己的那短短的,黑黑的山羊胡。“说说吧有什么准备要向朕禀告的”

    “奴才,奴才,启禀陛下,奴才曾看到蔡公公将进贡给陛下您的贡品扣了下来。”小全子犹豫了一下,一咬牙,一股脑全说了出来。

    “你胡说”被扣在一旁的蔡振慌了,立刻大声喊道。

    “奴婢,奴婢也曾看到蔡公公把太医院里的一些药材偷偷运出去变卖掉”这时又有一位小宫娥跪着往前挪了几步。

    “这又是贡品,又是药材的,下面还有什么惊喜等着朕呢”官家这表情不知道是生气还是惊讶亦或是愤怒的,没人看得明白。

    “陛下,奴才,奴才也曾见到过蔡公公将给您备的春茶、新茶全都换成陈茶、碎茶渣。”

    “呵还真有啊来,继续说”官家虽是笑着,可笑意并未到达眼底。“可还有人再说些事情啦”

    “奴婢,奴婢见过蔡公公将那些珍奇、珠宝偷偷运出宫门,拿到典当行变卖成钱财。”

    “你,你们,都信口雌黄,信口胡说”蔡振急红了眼。“陛下,没有的事,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是他们胡说的,是他们企图诬陷老奴的。”

    “子虚乌有胡说,那也得说的一样,一致才行啊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来,难道每个人都胡说么”凤睿琦呵斥了一声。“那你们几个再说说,你们所说的可有凭证”

    “奴才有,奴才有凭证。”说话的就是那个禀报茶叶之事的小宫人。“蔡公公房内还放着今年进贡的新茶,前几日,奴才还见到蔡公公从自己房内的衣柜里取出一些,自己泡来喝呢”

    “你你”

    “奴婢是浣洗局的宫女,负责为陛下和后宫的各位浣洗衣服。那日奴婢将蔡公公的衣服浣洗干净,给他送去时,蔡公公并不在屋内;奴婢将衣服放置衣柜内,偶然看见衣柜里有一个十分精致的小盒,奴婢便打开看看,却发现是块上好的玉石。奴婢当时一时贪心,便偷偷私藏了起来。”这位小宫娥说着便从衣袖拿出那个小盒。“陛下请过目”

    “奴才这儿也有,奴才这儿有当铺的字据,陛下过目”

    “温润透亮,把玩在手里摸着也十分顺滑,的确是一块上好的玉石。找人用来雕琢成一块漂亮的玉坠,也甚是不错;朕看着大小正合适。”官家左右瞧着这块玉石,有些奇怪。“不过朕怎么觉得这块玉石如此眼熟呢”

    “父皇,这块不就是前些日子西域进贡的那块玉石么你不是说打算要为十五弟做一物件作为他的生辰礼物的么那日众多使臣进贡的贡品中,您独独挑中了这个;您说自古以来但凡有些身份地位的人,哪一个手里没有个玉石配件;而且自古以来有人把男子品性同梅兰竹菊作比较,亦有同玉石作比较的,一面可供观赏,一面可供把玩,于是你便吩咐人把这枚玉石单独放起来,可如今”凤睿琦的这段话,犹如惊雷般,不断地在蔡振耳边响起,惊得他全身的汗毛不断地竖起又倒下,竖起又倒下。“蔡公公,方才你说他们胡说,信口雌黄,那么现如今呢你又作何解释”

    “奴才,奴才”蔡振就在惶恐不安时,灵光一闪。“奴才是担心这么重要的东西被不怀好意之人所惦记,因此才”

    “陛下,请陛下为奴才们做主啊”突然这些跪着的宫人们开始哭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