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 2 章 毛山镇、王家村(第2/3页)

    独特的地方。

    而且谢竹买的东西都是普通的大众商品,放在毛山镇恐怕卖不出去。

    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小村镇向来看重人情交往。

    买东西更倾向于去熟人那。

    原路返回,驶过宽敞的公路,又来到崎岖不平的泥巴路。

    大大小小的石块或圆钝或尖锐,埋伏在坑坑洼洼的泥路里。

    斜伸出山壁的带刺枝桠划过透明的玻璃窗和沾满泥点的车身。

    老旧的面包车起起伏伏,上上下下,哐啷哐啷响个不停。

    别说人,就连车都要被抖散架了。

    而这条长长的泥巴路就是直通王家村的唯一道路。

    大概过去了一个半小时。

    被抖得快要灵魂出窍的谢竹终于看见了冉冉升起的袅袅炊烟和几颗硕果累累的橙子树。

    叮咚哐当的面包车在村口停下,村口大树下闲谈的老人们看见陌生的车辆纷纷扬头。

    戴着顶压舌帽的俊秀青年映入眼帘。

    哪家的俊小伙

    只是开车怎么还戴着帽子

    在农村,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小孩才会习惯性的带顶保暖帽。

    停下车的谢竹没有错过老人们疑惑的眼神,不过他也没办法。

    因为车祸,医院给他做了开颅手术,现在的谢竹是个小光头。

    谢竹微动眼眸打量眼前的人和村庄。

    抱着孩子的妇女和年迈的老人坐在小板凳上闲聊。

    能跑能跳的小娃娃们衣服上和手上都沾满泥。

    橙黄或橘红色的颇具历史的老旧砖墙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

    几个倒塌废弃的老木屋夹杂其中。

    谢竹笑着打开右侧车厢,拿出精心挑选的喇叭吆喝围观群众。

    “洗发水十五,沐浴露十五,香皂一块,面包五毛,泡面一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以最便宜的价格,给你最优质的商品。”

    变成生肖红绳带在手上的语言转换器在毫秒间把谢竹的话快速转换成本土方言。

    吆喝一遍后,有了录音的喇叭不知疲倦的重复。

    听到本地方言的王家村村民看谢竹的眼神少了些警惕。

    会方言的陌生人,不算陌生人。

    凭着小乡村里九曲十八弯的关系,马上就能和陌生人扯上关系。

    可惜谢竹是异界之人。

    面对上前打探消息的老人,谢竹笑眯眯地回答道“我是安乡的,小时候在毛山和外公,外婆生活。”

    安乡虽然带着个乡,却是个不大不小的县,城里的人际关系相对较生疏。

    安乡县城离毛山镇不近但也不远,不用担心随便编个人设会被村民们扯上遥远的关系。

    村民们果然没有过多猜测。

    城里人,村里人,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被围在老人婶子间的谢竹笑着应下她们的问题。

    对于拖着东西上山卖的解释,则是和朋友打了个赌,看谁卖的东西更多。

    年轻人,年轻气盛,做些出乎意料的事不奇怪。

    唠嗑半天,谢竹初步赢得老人大妈们的信任。

    一个胖大婶踮起脚那看琳琅满目的货架问“你这个洗衣粉怎么卖”

    谢竹回道“小的八块钱一袋,一袋两斤,大的二十三一袋,一袋八斤。”

    说着他拿出一大一小,两袋洗衣粉展示给众人看。

    有系统在,谢竹不用担心生产商、生产地等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