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丝绸之路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第2/3页)

    期引进的番字系列食物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番木瓜等;以及清代及近代引进的“洋”系列食物洋葱、洋姜、洋芋、洋白菜等。”

    “提到跨地域引进的新品种,那么必然要提到两个人西汉时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汉武帝时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博望侯张骞以及大明永乐大帝时的航海家、外交家三保太监郑和。前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而后者虽同样意义不凡,但每每提及却又觉得意难平。”

    刚结束靖难登上皇位的朱棣看了一眼身旁的郑和,三保、太监、郑和,如此要素齐全的指名道姓,连同名同姓的可能性都否定了。若是还不晓得这个人是自己身边的人,他就不是竞争上岗的朱棣了。他倒是要听听是什么意难平。

    若真有那什么意难平,他就给平了

    不想女主播的话题又跳到了其他地方。

    “太史公司马迁西南夷列传中有个故事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说的是汉时西南有小国叫夜郎,国土很小,人口不多,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夜郎国王却以为夜郎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问大汉的使者,夜郎国与大汉哪个大,这就是夜郎自大的故事。”

    “我们常以夜郎自大来嘲讽坐井观天的人,但实际上在中华历史上与夜郎王一样坐井观天而不自知的皇帝比比皆是,此处尤其点名明清的皇帝。纵观历史非常有趣,如汉唐等先代王朝,生产力落后,不知天地之广博,本最有资格坐井观天。”

    “然实际呢汉唐时代对周边各国甚至更远的地方都充满了探索欲,博望侯张骞这个因探索外面的世界而流芳百世的英雄且不说了。盛唐时,唐皇使者的足迹也是遍布许多地方,比如唐太宗的使臣王玄策就曾多次出使天竺,更是留下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

    李世民暗暗记住了王玄策这个名字,能够名留青史的人,不管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都是需要留意的对象。前者是贤臣苗子,后者则要防备其破坏性。

    “到了宋代,汉家朝廷武德全无,使者没有了走出去的底气也就罢了。至元朝,成吉思汗的铁蹄横跨欧亚已知欧罗巴之广,元时地球仪传入中原,但此时地球仪还不够完善,只惊鸿一瞥,不知世界之大尚可谅解。”

    “到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本该是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大明却错失了这一良机。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跨越重洋来到中国,带来了欧洲数个世纪以来地理大发现的成果,以及更精确的地球仪。杭州人、制图学家李之藻更是制作了第一台国产地球仪。”

    “到此,不说百姓,至少皇帝和统治阶级应该知道世界之大。但大明不仅没有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反而是闭关锁国。及至满清,传教士带来的地球仪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精美,统治阶级对外面的世界却完全没想法,而是选择进一步闭关锁国。”

    “夜郎王是不知世界之大而自大,而明清统治者是掩耳盗铃式的夜郎自大。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你不自强,那么别人就会来欺凌你。你关着门守着已经过时两千年的驭民五术,弱民愚民辱民贫民疲民,旁人却已经走上了飞速发展之路,中原自此从世界巅峰一点点跌落尘埃。”

    “这个过程其实很漫长,我们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