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汉双璧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第2/3页)

    这两家却因双璧而发达。低投入高产出,难怪自古多渣爹,毕竟不管养不养儿子,儿子都得孝顺爹。”

    “我们再说回张骞,张骞此行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之事未成,却带回了许多西域地理、物产、风俗有关的资料,为后来大汉双璧击穿匈奴了宝贵的参考消息。当然这信息在大汉双璧手上才是宝贵资源,落在李广那群世家出身老爷兵和少爷兵手上,嗯就是白瞎。毕竟李将军是被网友们戏言张骞都会被他带歪的路痴。”

    此时李广在军中声威甚重,听得此言,李广及部将都对天幕不满起来。可他们的不满却无法传达给天幕。

    “除了关于西域的资料,张骞还为中原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瓜等物种,同时将中原文明传播到了西域。对了,有一点我必须说明一下,我手中的黄瓜和张骞带回来的胡瓜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百姓们就说嘛,根本不一样

    “我手中的黄瓜是常见的小青瓜,带点刺,凉拌或清炒都很适合,是我们这边农民自种的常见品种。其他比较常见的品种就是荷兰小黄瓜,适合当水果,所以除了菜场、超市,水果店也很常见。其他诸如白玉黄瓜,菜市场和超市也能买到,再有就是一般加工后才会见到的乳黄瓜。”

    “这些都是对主播而言比较常见的,还有许多品种,我就不太了解了。在现代这类蔬果研究是非常细致的什么品种适合当水果,什么品种凉拌好吃,什么品种炒着好吃,以及能不能抗病,抗病虫害等等。比如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华北型黄瓜一代,就有长势强,分枝较多,主侧蔓结瓜,抗病、黄瓜花叶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种病虫害注1。”

    古代皇帝和贵族们孔夫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被你们玩明白了。

    相较于口感,古代的百姓只看到那一连串抗的病害。他们不懂什么枯萎病、病、炭疽病,但农作物会生病却知道的,且什么病,枯萎病说的还挺形象,能猜出一点。抗病害的作物啊,可真好

    “张骞引进的胡瓜经过两千年多年的栽培育种,已经有一定的进化。再加上现代科学家研究培育后,我手上的黄瓜估计送到张骞面前,张骞都无法将之与胡瓜联系上了。与胡瓜一样的还有胡萝卜,据说最早引进的胡萝卜非常细小,吃起来像干柴,但现在胡萝卜那是个个皮薄肉厚啊。可惜以前没有留影技术,我们无法断定这个区别到底有多大。”

    正认真听天幕的张骞我现在没见过胡瓜,倒是先知道黄瓜了。

    “家禽家畜的养殖史和谷类及蔬菜的种植史与我们的历史有一样漫长的进化过程。这个进度与人和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们很早就知道如何耕种五谷等主食,但从奴隶制到封建王朝覆灭的数千年中,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非常缓慢,直到新中国建立,粮食增长的速度突飞猛进,几十年做到几千年的没有做到的事情。”

    “难道是现代人比古代人聪明自然不是,我说过人民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即无限的。古代百姓从没有停下驯化这些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脚步。为何进程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国策不同,说的直白点,就是古代统治者不够聪明。”

    古代贵族这个主播和他们有仇吗

    “商鞅变法促成了秦国的强大,推动了大一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