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2.千古一帝 书同文,度同衡!(第2/3页)

    街串巷的商人,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方便。

    同样,当时的度量衡也是不一样的,这非常不利于全国统治,譬如收税之时就遇到了麻烦,六国的度量衡与秦国不同,收税时,用哪个作为标准呢。因此,统一度量衡是刻不容缓之事。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这些制度沿用千年而不衰。

    秦国基层官吏天幕所言甚是,他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收税之时秦国的度量衡与六国不同,收多收少都不对。地方豪强振臂一呼就给朝廷冠上了强征暴敛的名号,以至于各地百姓对朝廷的误会越来越深,他们的工作越来越不好开展。

    六国百姓也在听着天幕之言,之前说的那些两国交战、国家政策等离他们太远,他们左耳进右耳出,根本理解不了,也不求甚解。

    现在说的却是与他们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每个人都放下了手头的活计,专心的听着天幕所言。

    原来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是为我们好,比起那些压迫他们的贵人的话,他们更愿意相信天幕。

    一时之间,六国百姓对大秦的敌视越来越少。

    统一文字我们在“文字起源”中说过,殷商以来官方文字都是金文,它们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谋求独立,各国的文字经过历代演化,在字形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天幕显示出来的是金文和七国文字中的“马”,天幕下的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区别,有的多一笔,有的少一笔,有的变弯为直。

    六国遗贵暴秦断我文化传承,不就是想让我们只知秦文吗若是让暴秦得逞,几代之后,谁还记得六国

    天幕为虎作伥,吾等不耻

    统一文字有没有必要呢当然有必要。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除了上层贵族有统一的雅言,地方上却有着各不相同的方言,若是各地文字也不尽相同,人与人之间还如何交流。

    对比一下如今的欧洲,一出国就变文盲,想去哪里都得请翻译。这种状况严重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当时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评论区

    “先秦类似于中世纪的欧洲,各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教会则是以拉丁语为主。他们认为只有能熟练地运用拉丁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权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

    “禁锢思想,将人人为的分成不同的阶级,断了所有上升的渠道,怪不得中世纪那么黑暗。”

    秦始皇教会

    这是什么机构,为何各国要听他们的,难道是那欧洲所谓的“周天子”

    张良无法想象欧洲是什么样,但他自韩国灭亡便在各地奔走,每到一个地方都只能找当地懂雅言的人交流,确实不太方便。

    但仅凭这些便要他承认秦朝,是不可能的。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进行总结归纳,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