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7.千古一帝 焚书坑儒(第2/3页)

    点就是焚书坑儒,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但焚书坑儒是两件事,我们要分开看。

    讲商鞅变法时我们就知道,任何改革都是对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秦始皇的改革也一样。

    在统一之初,大秦朝堂上就对要不要实行分封制展开了一场争论。以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分封诸子在边地为王,以巩固统治。而廷尉李斯则是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西周分封制造成了春秋战国五百年战乱不休,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怎么能再次四分五裂。

    秦始皇赞成李斯的意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评论区

    “王绾的提议也不能算错,若是秦朝真的分封诸子,可能不会那么快就灭亡。”

    “你这是事后诸葛亮,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利于国家一统,这是不争的事实。”

    “若是真的分封,将来处理藩王又是一大麻烦,看看后世的汉朝,诸侯王多么嚣张。”

    “秦朝灭亡的太快了,人心不齐,民不聊生,什么制度都没用。”

    秦朝君臣也想起了前几日的朝堂争论,若不是天幕的出现,他们还要争论许久才能定下国策。

    王绾有些失落,但他真的是一心为了大秦长治久安,可不能让陛下误会。

    他正要解释,秦始皇就打断了他,“王相不必在意,朕知道你的忠心,只是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不能因为分封制再次分裂。”

    这还是始皇第一次向朝臣解释自己的决定,把王绾感动的老泪纵横。

    刘邦“政哥太独断了,他想一手掌握整个国家,终被反噬。”

    朕就不一样,朕很有自知之明,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裂土封侯,荫及子孙,当然要给他们,才能安抚人心。

    不过,汉朝的诸侯王也不安分难道朕生前没有解决他们

    提议分封的王绾可能并没有什么私心,便是分封藩王也没有他的份,他是真的认为只有分封制才能统治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土。但是,另一批提议分封制的人就没有这么大公无私了。

    时隔八年之后,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宴会,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赞美秦始皇,吹捧他是不世出的明君,便是上古三皇五帝也不及陛下的功绩。秦始皇正听得高兴,就在这时博士淳于越却当众给他浇了盆冷水。

    他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周朝因为分封制存在近千年,事实证明,封国可以保卫中央。陛下富有海内,儿子却只是无功无爵的普通人,若是朝廷发生了什么变故,谁能施以援手呢只有学习古代的政策才能长治久安。周青臣阿谀谄媚,是个小人,陛下千万不要听他的话。

    淳于越一番话直接骂了满朝公卿,将所有赞成郡县制的人都打成小人,说他们不能直言上谏,是在纵容秦始皇的过错,合着,只有你淳于越是忠臣啊

    评论区

    “天下一统已经八年了,郡县制也实行了八年,为什么还要倒退回去”

    “而且,这是宴会又不是朝堂,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个饭,还要给人泼冷水,淳于越的情商也太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