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47.二世而亡 萧何月下追韩信(第1/3页)

    秦始皇“蒙毅, 记下张良的信息。”

    蒙毅“唯。”天幕提到的都是人才,陛下一个都不会放过。

    想当年,蔚僚入秦, 始皇十分欣赏他的能力,但蔚僚却一眼看穿始皇的野心, 认为始皇没有仁德之心, 不肯为他出谋划策。蔚僚一有机会便想逃离秦国,最后还是被始皇找了回来, 封为国蔚,如今就在咸阳宫群臣中坐着呢。

    蒙毅想,若是张良等人识相,会成为下一个李斯蔚僚,得到陛下的信任, 若是他们不识相,就是下一个韩非了。

    又如, 辅佐赵王歇的李左车, 他是李牧的孙子,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军事奇才。刘邦派韩信张耳攻赵, 陈兵于太行井陉, 李左车看出此地不适合进攻, 且汉军远道而来, 粮草匮乏,只要赵军严密防守, 便能万无一失。

    可惜关键时刻赵王不听他的计谋,坚持出战,最后结果是,赵军二十万大军成就了韩信背水一战灭亡赵国的美名。

    事后, 韩信十分赏识李左车,以老师之礼相待,李左车便为韩信献计献策,主张修生养息,慰劳将士,以德政安抚人心,恩威并举,迫使敌人归顺。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名言,还著有兵书广武君,论述用兵谋略之道,影响深远。

    评论区

    “这句话原来是李左车说的,好熟悉啊。”

    “赵王这个名号有毒吧。”

    “李家和赵王相性不合。”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赵国复国有什么高光时刻吗,难道就是为了给韩信留一个背水一战的美名。”

    “韩国、燕国、魏国、齐国也没有什么高光,被韩信一击团灭。”

    李左车没想到自己居然也能上了天幕,他顾不得身份暴露,被秦朝抓住行迹,内心满满的吐槽欲无处发泄“没想到我也步了祖父的后尘。”

    遇到这样的君主能怎么办,当然是随他去了,他可没有祖父那样的死脑筋,赵王不用我,我就换个东家,韩信不香吗

    还有西楚霸王项羽,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才起兵反秦,由此可见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始皇拿出自己的小本子,默默记下“李左车,韩信,项羽”

    大秦的文臣武将也是需要传承的,这些就当成预备役吧。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也塑造了秦国的文化,“尚法、尚战、尚农”。秦文化中的开放、务实、进取促进了秦的兴盛,譬如那些在东方六国郁郁不得志,却能在秦施展抱负之人,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蔚僚都是其中的代表。

    但在秦灭六国后,秦国没有建立起一种广纳人才的制度和底层人士的上升渠道,新生的政治力量一旦无法融入政权中,就会滋生出不满情绪。而这些人有六国贵族,有侠义之士,还有基层小吏,他们在地方具有极高的社会威望,自身又有远大的理想,但朝廷没有给他们改变生活,提高地位的合法途径。

    对秦王朝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成为他们反抗暴秦的动机。希望改变自身地位,实现自己的理想,又促成了他们的奋起反抗,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灭秦的主力军。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群臣回答了很多答案,但都没有让他满意,刘邦就说“夫运筹帷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