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63.汉初人杰(第2/2页)

    讲到了吕雉出嫁后的事了。

    吕雉出嫁后,费尽心力拉扯刘肥长大,替刘邦下地耕种庄稼,缝补针织,养育儿女,孝顺父母,她做到了一个妻子该做的一切。

    刘邦却整日游手好闲,与一干朋友到处骗吃骗喝,还因为私放囚犯被朝廷通缉,他躲到了芒砀山落草为寇,吕雉却不止要照顾家里,还要长途跋涉给他送吃食衣物。

    吕雉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也养成了她独立坚韧的性格。

    刘邦也想起了那一段日子,那时他被通缉看不到前路,整日过得浑浑噩噩,是吕雉在默默支持着他,自己为什么把这些都忘记了呢

    看着这样的吕雉,刘邦突然有些愧疚

    天下大乱后,刘邦在外征战,吕雉与父母儿女留在沛县。刘邦攻打彭城功败垂成,他跑了出去,家儿却被项羽俘虏,吕雉成为了项羽的阶下囚。

    直到汉四年,楚汉议和,吕雉才被释放。可是此时的刘邦身边已经有了新的美人,便是他十分宠爱的戚夫人。此后,吕雉身为王后留守后方,戚夫人却能跟着刘邦时刻伴驾。

    公元前205年,成为汉王的刘邦立吕雉为王后,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待他成为皇帝后,却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由,想要改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朝中大臣都反对废长立幼,因为当时刘盈并没有犯什么错,而刘如意年纪尚幼,如何能看出脾气秉性。况且,赵武灵王殷鉴不远,废嫡长子立庶出子定会引起皇位的动荡。

    吕雉悄悄攥紧了拳头,她已经站在悬崖之上,后路被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吕雉第一次感受到权力的重要性,她知道,若是由着刘邦废长立幼,身为前太子的刘盈必死无疑,她这个皇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当年刘邦起兵时,她的两位兄长都是倾力相助,如今天下平定就想将吕家一脚踢开,哪有这么轻易的事。

    有人为吕雉献计,让她找张良。吕雉让她的兄长吕释之绑架了张良,逼迫张良献计。张良也很无奈,他已经躲在府里修仙很久了,就是想要躲过皇位之争,没想到终究还是被牵扯其中。

    张良说“陛下喜爱幼子想要废长立幼,这不是谁能劝的了得,只能拿出陛下拒绝不了的筹码,让他看到太子的能力,为了江山稳定放弃废长立幼的想法。”刘邦当时最看重的是四个贤人,他们隐居在商山上,不肯出仕,吕雉便命人带着太子的亲笔信和厚礼,请商山四郜,四人听说是仁慈的太子相请,不是那个不懂礼数的刘邦,便纷纷出山了。

    刘邦见太子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势力,而他却因为讨伐英布身受重伤,命不久矣,这才放弃了易储的念头。

    评论区

    “其实刘邦对刘盈的看法很客观,刘盈确实担不起大汉天下。”

    “但刘如意也不行,刘邦死的时候,刘如意还不到十岁,难道让戚姬秉政吗”

    “只有吕雉,也唯有吕雉能担起刘邦死后的大汉江山。”

    “真正的汉二世吕雉”

    刘邦也有些意动,他的儿子们年纪太小了,一旦他离世,必须有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主持大局,如今看来只有皇后能担此重任

    至于去母留子,让大臣辅政,也不看看汉初这些如狼似虎的功臣集团和汉室宗亲,怕是他前脚走,后脚就会有权臣行废立之事

    易储之事,乃是吕雉所面对的最大的危机,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她积极参与政治,发出自己的声音,帮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在诛杀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时,都参与其中。这些举动巩固了汉朝的统一,也为她日后掌权做了充分的准备。

    韩信接到诏令刚刚入宫,便听到天幕的话语。

    对面就是将来杀了自己的皇帝和皇后,淮阴侯韩信有些恍惚的想,这样的情况下见面还真是尴尬呢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出嫁前被吕公摆布,出嫁后,受刘邦辖制,压抑了一辈子的吕雉终于能将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她没想到,接下来她还会受到更加致命的打击来自于她的儿子,汉惠帝刘盈。

    刘盈日常跟着太傅学习经义,但今日有天幕,本就不是正式的朝堂,刘邦便将他也召了过来。

    吕雉将目光转向刘盈身上,眼中没有了往日的希冀与温暖,刘盈突然打了个寒颤。

    因为易储之事,吕雉深恨戚夫人和刘如意,因为他们,她母子三人一度濒临绝境。如今,刘邦死了,戚夫人最大的靠山没有了,吕雉将戚夫人关在永巷,命其穿着囚徒的衣服,舂米做苦役。

    对于一个时刻想要害死自己的仇人,吕雉的惩罚并不算重。她没有要了戚夫人的性命,只是让她做一些苦役。只要过了这段时间,吕雉很快就会忘记这个女人,她要处理整个天下的事物,哪有时间关注后宫的一个失败者。

    天幕上是穿着囚衣的戚夫人,大殿外传来戚夫人的哭求声,刘邦突然有些心烦,他让近侍将戚夫人送回后宫,打算稍后再去安抚。

    对于天幕所言,吕雉的做法很宽容了,若是易地而处,他绝不会放过自己的政敌,必要斩草除根

    他低估了吕雉的心胸,就像他高估了戚姬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