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 17 章(第2/3页)

    会读会背知道文章意思的那种。

    于是颜真卿问李长安学过什么。

    “论语会读会背,诗经会读大部分会背,尚书看完了但是只会背一部分句子”李长安数着。

    其实她会的更多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发展脉络、词的发展脉络,各类文学体裁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以及它们的意义这些东西。毕竟她学的学科叫做古代文学史而不是儒家经典文学。

    颜真卿沉默了。

    他看着面前的小姑娘,真情实感发问“公主到弘文馆中寻我等是想要学习什么呢”

    “我阿娘觉得我字写得跟狗啃的一样。”李长安沉痛道。

    然后颜真卿就看到了李长安狗啃一样的字。

    颜真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于是颜真卿就自己写了一行字,再让李长安照着他的字临摹,李长安写的十分认真,只是一天下来进步不大。

    李长安颜真卿当我老师我能赖着他一辈子要是进步太快往后他觉得我能出师了怎么办在我把他全家老女老少祖孙三代都搞到手之前我是绝对不会出师的

    如此又过了三个时辰,中间李长安还在颜真卿家中吃了一顿饭,颜真卿对自己这个新学生颇为赞赏,特意给李长安亲手熬了碗茶汤。

    颜真卿钟爱吃茶,还有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传世。李长安一边回想着她知道的东西,一遍痛苦地咽下了这碗加满了花椒和盐的茶末汤,还要含着眼泪夸好喝。

    直到天色将黑,李长安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临走之前还摸出了一张白纸眼巴巴看着颜真卿。

    “我听闻常有师长给后辈赠言勉励,老师可否赠我一言”

    颜真卿耳尖又红透了,大唐读书人之间的确有这个相互赠诗赠文勉励对方的习惯。

    他也不好意思辜负李长安期盼,干脆结果李长安递过来的毛笔,沾满墨水,一挥而就。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以孔子之言赠刚开蒙的学生,再恰当不过。

    “还要写上赠李长安,还有署名和印章。”李长安看着颜真卿署名,又盖上了他的私印,欢呼一声,等墨迹全干了以后才小心翼翼将此页纸夹在书中放入书包里。

    这是颜真卿的亲笔to签啊

    直到回到长清殿,李长安依然高兴的晕乎乎的,直到在长清殿中看到了一个身着紫袍、面有美髯的中年男子,她脸上的笑容才骤然消失。

    这个人她在除夕夜宴上见过。

    李林甫,现在大唐的中书令,也是实际上的第一实权宰相。

    先前李长安只知道“野无遗贤”这样的荒谬事和他有关,上次她在沈初那里狠狠补了一番目前的要紧人物历史,对李林甫才忌惮起来虽然说现在她忌惮李林甫也没什么用。

    能臣奸相,和秦桧一个评价。

    这个时间点他来找武惠妃也只可能是为了一件事废太子。

    武惠妃不可能放弃废太子,武惠妃和太子李瑛之间如今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了,这么多年武惠妃一派势力和太子李瑛一派势力水火不相容,二人已经数不清给彼此下了多少绊子。

    如今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太子李瑛若是上位,武惠妃一派必死,武惠妃若是成功废太子,太子一派的官员也必定被全部处置。

    对武惠妃想要废太子这个想法李长安是完全赞成的,都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难道还要临阵犹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