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18.第218章 挟天子?(第1/3页)

    天子口含天宪, 一言九鼎。

    日后果然是他离开了长安城,李长安才有机会打回来。

    只是如今的李隆基还不知道他还有一语成谶的本事。

    李长安听到了李隆基的“赏赐”之后看了他一眼,很难说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情。

    剑南节度使。

    这个位置在现在来看一点都不重要, 要不然先前也不会一直都加给杨国忠当做荣誉称号了。从其他节度使都是将领出身,还要镇守当地,五年回不了一次长安城, 但是前剑南节度使杨国忠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经验,甚至可以安稳坐在长安城里享受连剑南道都不用去就知道剑南节度使这个位置的“重要”程度了。

    和外敌环伺的西北比起来, 南边就太安稳了, 甚至先前谁都没想到南诏竟然会造反, 而且鲜于仲通还真就这么没用两年都没能平定南诏叛乱甚至还被南诏打的节节败退。

    不过日后剑南节度使的位置就很重要了, 尤其是李隆基被安禄山吓得抛弃长安跑路蜀州之后。

    蜀州就在剑南道内,她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耐不住天子自己往她辖地里跑啊。

    她倒是很确定李隆基一定会往蜀中逃跑。

    汉朝的老刘家刘邦和刘备已经确认了蜀中是个好地方, 易守难攻。李隆基就算是暂时逃跑了也得找个好地方,蜀中地方多好,假如安禄山把外面都打下来了,李隆基还可以依据蜀道天险抵御安禄山, 以后想要出蜀收复天下也有汉高祖刘邦的先例。

    如今南方还没有发展起来,李隆基也不可能和宋一样往南跑, 长安城的地理位置也不适合往南跑,从汉以来定都长安, 就是为了被逼急了可以回到汉高祖起家的蜀中老家。

    李长安忽然觉得有些烦恼了,到时候李隆基落到她手里, 她是先加九锡呢,还是先入朝不拜呢,真是个值得烦恼的问题啊。

    下朝后, 达成了自己目的的李长安闲庭若步往外走,路上顺便又和其他几个大臣打了招呼,亲切攀谈一番。

    没有其他目的,只是为了膈应李隆基。

    在路过韦见素身边之时,李长安没有和韦见素有任何交流,二人只是礼节性互相点点头,一触即分。

    韦见素是韦柔的族叔。

    韦坚一家俱死,可韦家不只有韦坚一房。

    天子已经年老昏庸,太子李亨又休弃了韦家女,好在还有第个选择。

    李长安回府以后就开始收拾行李,距离年后还有数月,按理来说她无需这么早就开始收拾行李,奈何这次去剑南和上次去朔方不同。

    她的李白亲笔、杜甫真迹、王维墨宝、王昌龄签名这些都是她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周边,一页纸片都不能少

    还有她看着画圣吴道子一笔笔画出来,真的不能再真的吴道子真迹山水画和虽然她欣赏不了但是后世名声很大的送子天王图,也得仔细密封好送去自己的荆州大本营。

    她还写信向颜真卿要了他在长安城内宅院的处理权,这些都是颜真卿早年书法的珍贵研究资料,也得收拾好都运到自己大本营去。

    就连自己公主府的几面被王维和吴道子画上了壁画的墙,李长安都让人拆下来运走了。

    而后就是变卖长安城的铺子,单单是正大光明挂着“寿安”旗号的铺子在长安城内就有七十六家,还有一些没有正大光明挂着寿安旗帜的铺子更多,加起来有百余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