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5章 每逢大事(第2/5页)

    合适”

    按照大汉的传统,每逢大事,须改元。

    问题是,刘辩继位,明年才会改元,这还没到时间。

    钟繇面色肃容,道“是否,再次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也是惯常操作。

    杨彪坐在主位之上,面色威严,没有说话。

    王允漠然不动,还在考虑着论功行赏的事,晌午过后,就要颁布了。

    他要在那之前见到刘辩,劝说刘辩改变主意。

    李儒见王允不说,目光一动,道“是否,请渤海王一同商论”

    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李儒,神情各异。

    小小议事厅,一片安静。

    李儒见着,神色如常,道“渤海王听政尚书台,是陛下的旨意。”

    众人目露疑色,又看向王允。

    王允心里微动,当即道“此事理当由尚书台决议,由渤海王呈报陛下。”

    荀攸看着王允,陡然会意,道“下官赞同王公之言。”

    钟繇,何颙等人也明白过来,道“下官附议。”

    杨彪愣了下,这转眼间,都支持王允了

    他小眼睛眨了下,看了眼李儒,笑呵呵的道“此番恭贺陛下大胜匈奴,确实是少了渤海王的奏本,我去催一催。”

    说着,杨彪径直起身,准备去找刘协。

    “下官陪同。”王允哪里肯放过这样的机会,跟着起身。

    由刘协上书称颂,那就是表示刘协没有那种心思,让朝野看到皇家团结,消除朝野的一块心病。

    最重要的,这是取悦宫里陛下的好手段

    荀攸等人目送着二位大人物的离开,转头继续讨论。

    荀攸沉吟着,道“改元的话,我们先拟定几个,由陛下决定改或者不改。”

    众人点头,何颙道“大赦,我觉得不必了,已经赦了三次,再赦也无意义。”

    李儒见几人抱团,微笑不语。

    这时,一个中黄门进来,端着一堆奏本,道“诸位尚书,这是今天的奏本。”

    荀攸伸手接过,分给其他人,随手也打开一本。

    看了几本,他就不由抬头,其他人几乎也一样,对视之下,面面相窥,而后沉色拧眉。

    这些奏本,来自全国各地,全部是弹劾卢植,董卓,曹操等人,总共有十多本。

    李儒扫了几人一眼,拿着几道奏本,故作思忖。

    荀攸不动声色的看了他一眼,与众人道“送入景福殿”

    其他人也都点头,这件事,他们做不了主。

    如果是以前,肯定会朝野沸腾,卢植最低是罢官,董卓,曹操必然入狱。

    但是在现在,得看宫里的意思。

    何颙这时看向荀攸,道“豫州的事情你听说了”

    荀攸给了他一个眼神,道“听说了。”

    何颙接收到,立即转移话题道“我打算待会儿去见唐公,一同前去”

    唐公,是朝臣对唐瑁的一种尊称,毕竟这位是刘辩的老丈人,而且是司隶校尉,眼看着就要步入尚书台了。

    荀攸想着司隶的改革陷入停顿,道“好,等宫里的旨意。”

    他们还需要等待宫里的封赏诏书,而后是晚上的群臣大宴。

    李儒见着颍川党已然沆瀣一气,脸上从容微笑,心里暗自道难怪王公对这些人深为警惕,如此抱团结党,阻断政通,谁人能放心

    宫里。

    经过杨彪,王允的劝说,刘协写了一道恭贺的奏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