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第2/2页)

    门,转而带着大军联合进攻内城门。

    期间李景隆也没有妒忌瞿能,而是在朱棣领兵出现在永平方向时,及时将攻城重任交给瞿能,自己带兵前去截击朱棣。

    另外,如果朱高煦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李景隆在北平被朱棣击败后,数十万大军的败军居然被他迅速收拢,而后退往德州休整,等待来年的白河沟大战。

    朱棣也试图追击李景隆,但是并没有太多斩获,也就是说李景隆在很短时间里将败军整顿撤退。

    仅这一条信息的存在,李景隆就能击败历史上九成的将领。

    围点打援失败后,还能够收拢几十万大军,没有让败兵变为溃兵被敌军收割,这种事情整個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之后的白沟河之战,李景隆指挥得当,几次差点让自家便宜老爹领盒饭。

    如果不是历史上的朱高煦打了鸡血,披着九十斤重的双甲,带着本部孤军冲阵,同时阵斩当时大明猛将的瞿能,估计靖难之役已经平定了。

    正因为如此,朱高煦才一直担心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前身。

    如果他不能如历史上的朱高煦一般,披着九十斤双甲,带着本部凿穿十数万南军,将朱棣救出来,那靖难之役,恐怕就要变成建文平叛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瞧着李景隆的眼神都带着几丝同情。

    在开国六国公已死,最能打的宋晟还不能上场的局面下,李景隆居然去对阵当时大明最能打的朱棣,结果没打赢还被文官描述成了一个草包和背锅侠,这位曹国公啊

    “嗯”李景隆瞧着眼前朱高煦的眼神,总感觉有什么不对。

    “敢问国公,是现在就考校吗”

    察觉李景隆的眼神变化,朱高煦立马收回眼中的同情,毕恭毕敬的询问李景隆考校过程。

    对此,李景隆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直接拿出一张考卷

    “这是陛下为殿下您出的考卷,应答过后,请殿下再回答我一个策题便可。”

    说罢,李景隆将考卷递出,而朱高煦也双手接过,打开后简单看了看。

    老朱出的考卷大概有三十来题,从军粮储备到行军消耗,再到行军路上的塘骑、步塘使用,营垒布置,以及两军对垒如何针对敌军布阵,如何以步击骑,如何安抚将士等等题目。

    可以说,老朱的这三十来题专门用来应对中下层将领。

    但凡能把这三十来题回答出结果,并且实战中尽数使用上,那答题者最少能独领一卫兵马。

    “这么看来,我这皇爷爷倒是对我的估判很高”

    望着这份考卷,朱高煦心里有了几分底。

    朱元璋这样的人不会无故放矢,他既然出这样的题,那看样子已经认为自己拥有镇守一方的潜力。

    如果自己能把这份考卷答好,那或许能赶在年底前返回北方,与自家便宜老爹镇守边塞。

    想到这里,朱高煦侧过身去,伸出手请道“曹国公正厅稍坐片刻,待我在书房中回答完便出来。”

    “好”李景隆微微颌首,向正厅走去,并随之坐下。

    杨展和王瑄慌忙烧水备茶,而朱高煦则是去了书房,在里面不紧不慢的研磨,同时备好一张张白纸作为答卷。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朱高煦很快沉浸在答题的世界中,同时为了不给朱元璋留下曾经朱高煦粗鄙的念头,他在每次下笔前都深思熟虑,尽量不在卷面留下一点污墨。

    另外,由于他前世就写的一手好字,来到这个世界四个多月也捡起了毛笔字练习,虽然不敢说能和舞文弄墨的举子相比,但字体也算周正。

    朱元璋所出考题,被他一一解答,等他彻底解答完三十二题后,他松了一口气,同时扭了扭发酸的右手腕。

    “呼”

    吹了吹最后一题回答的墨迹,朱高煦等了片刻便整理了它们,起身走出了书房。

    他看了一眼屋外,相比较他进书房前,眼下的太阳已经接近直射,看样子已经午时了。

    “曹国公,小子已经答完,请阅卷。”

    朱高煦的走出没有让众人惊讶,不过他的这份从容倒是让李景隆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呵呵陛下说了,他要亲自阅卷。”李景隆起身接过了所有卷章,没有多看一眼。

    他将卷章交给了宫中的太监,随后才作揖道

    “殿下,陛下还留有最后的一题,这题不用书写,只要殿下说出,让宫中公公代笔便可。”

    李景隆说着,那名接过卷章的太监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而他的面前已经被杨展和王瑄摆放了一张桌子,上面备上了纸笔砚墨。

    朱高煦瞥了一眼,随后不紧不慢的抬手作揖“敢问曹国公,皇祖父出的策题是”

    见朱高煦从容不迫的模样,李景隆对其更为欣赏,同时也告诉了朱高煦策题的题目

    “陛下给出的策题是削藩。”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