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风雨中的李唐(第1/3页)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农历七月的一天,正处于盛夏时的长安城,被炙热的阳光烤焯着,高温酷热的天气,所散发的出的热浪,袭击着这座拥有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唐长安城呈长方形,按中轴线朱雀大街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出11里坊,形如棋盘。

    长安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厦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名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

    宫城位于外郭城正中部,平面为长方形,宫城的四周有围墙,南面中正开承天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西内苑在宫城正北,亦名北苑。南北一里,东西与宫城齐。北部为西苑内有殿宇十余处,以及冰井台、樱桃园。

    在西苑内东北部就是大明宫,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上,是一座相对的城堡,可俯瞰整座长安城。大明宫建造于贞观八年(公元62年),从唐高宗开始的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成为“东内”。大明宫的宫殿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开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过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七条,南北向五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外城郭内有南北向大街八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街道的两侧都设有排水沟,并种植榆、槐等行道树。在外城郭设有东、西二市,东市和西市是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此时,虽然是盛夏时节,天气酷暑难耐。但是,在东、西二市的街道上,仍然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叫卖之声,此起彼伏。

    忽然间,榆树的枝叶动了一下,一股微风吹过,带来了阵阵凉意。但是,似乎没人注意到,这股凉风到来,人们依旧忙碌着手头工作,是为名,是为利,也许仅仅是为了生计。总之,没人理会什么事情会发生变化。然而,风越吹越大,转眼间变成狂风大作。街上的尘埃,被吹扬至半空中,让人几乎睁不看眼。

    伴随着狂风的肆虐,街道上瞬间乱作一团,人们争先恐后的寻找自己的归宿,因为这时大家确信无疑地认识到,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了。不久,电闪雷鸣,豆大的雨滴,一滴、两滴、三滴……突然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