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章 趁机安插党羽(第1/4页)

    突厥叛乱的发生,打乱李隆基原有的计划,让李隆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太平公主要选一个人带兵出征,李隆基觉得太平公主会选择让他去,可他现在把心思都放在拉拢万骑军的身上。而出征平叛的士兵是从各地府兵集结起来的,打完仗这些士兵就会解散回原籍,并不常设。这样一来,除了捞得一些好名声外,实际上获得东西不多。但是,现在国家有难,身为李唐宗室中的男儿如果不挺身而出,怎么能说得过去呢?李隆基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以国家社稷安危为重。先带兵平叛,平定了西域的叛乱,再来清算韦氏,理清了这个思绪之后,他来到太平公主家,对太平公主表明心迹说:“姑姑,西域发生叛乱,侄儿愿意为国出征,还望姑姑支持。”

    “你真愿意去?”

    “为国尽忠,是我大唐男儿应尽的责任,即使死了也值得。”

    “我知道了,这件事你就不用管了,我自有办法,你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太平公主的话,出乎李隆基的预料,也让李隆基陷入困惑当中,李隆基问道:“姑姑,侄儿愿意出征,姑姑难道不支持侄儿?”

    太平公主说:“你的一片赤诚之心姑姑明白,不过你记住,边疆叛乱只不过是肌肤之痒,朝廷内忧才是心腹大患。明天,我向圣上举荐人的时候,我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不要毛遂自荐,我另有人选。至于是谁,到时你也就知道了。”

    李隆基听了以后,心里对太平公主暗自佩服,同时也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工于心计,实在让人感到可怕。于是,他说道:“侄儿明白了,我一定遵从姑姑的教诲。”

    突厥人的叛乱让李唐上下的精力都放在了西域的战局上,李显在宣政殿上散朝后,召集主要大臣在延英殿重点讨论西北战事。李显坐在中间位置,左边是皇后韦氏,上官婉儿坐在韦氏身后,右边坐着太平公主,其他朝臣按照官阶依次坐下。

    李显说:“突厥突骑施部首领娑葛起兵叛乱,大家也都知道了,诸位爱卿你们认为谁可以带兵出征剿灭叛军啊?”

    韦氏说:“突厥人乃我大唐藩臣,不思报国恩,反而兴兵作乱。此等恶贼,若不全部清除,终成大患。臣妾认为张仁愿将军有勇有谋,深谙兵事。就请陛下派张将军带兵出征,荡平逆贼吧。”

    韦氏一说完,虽然韦氏平时的所作所为,为一些大臣所不齿,但是在举荐张仁愿的事情上,他们觉得韦氏做的不错。韦氏的党羽立刻附和韦氏的言论,兵部尚书宗楚客说:“陛下,张将军战功显赫,屡次出征都大获全胜。臣认为给予张将军十万大军,联合郭元振将军驻守西域的八万人,一定痛击突厥叛军,戡平叛乱。”

    中书侍郎崔湜说:“陛下,臣也认为张将军是此次统军出征的最佳人选。”

    太府卿纪处纳说:“张将军声望显著,能担此大任。”

    李显把头转向太平公主问道:“太平,你觉得怎么样?”

    太平公主说:“张老将军虽然统军打仗之才华,无可挑剔。但是,年事已高,身心乏累。况且,张老将军为了大唐征战了大半辈子,现在到了暮年之际,应该好好安度晚年。怎么能再劳烦他做这些辛苦的事情,难道我大唐就没人了吗?”

    太平公主的党羽,岑曦说:“微臣认为大公主所言在理,张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