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五章 太平公主的崛起(第1/3页)

    太平公主举着酒杯,在宴会场上来回的走动,同群臣们筹光交错,豪放痛饮,尽情的抒发内心的喜悦。姚崇、宋璟、张说等人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在他们看来,韦氏倒台嗝屁了,但太平公主又逞性妄为了。撵走了一只狼,却请来了一只虎,不由得为李唐的命运感到堪忧。

    太平公主来到李隆基的身旁,李隆基这次可没像上次韦氏举办的宴会上,借着酒劲抒发心中的不满,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他还需要太平公主的支持,角逐太子的位置。所以,李隆基站起来端起酒杯,说:“姑姑,今日我等称彼兕觥,祝姑姑万寿无疆。”

    太平公主说:“好,好。”

    姑侄俩饮完酒,太平公主说:“三郎,今日大家都如此高兴,你不妨献奏一曲,为大家助助兴,如何?”

    李隆基说:“侄儿正有此意。来人拿琵琶来。”

    一个宫女将一只琵琶交给李隆基。李隆基略思考了一下弹奏了一区《阳春白雪》。这首曲子将《阳春》、《白雪》两首曲子地糅合在一起,《阳春》取万物之春,和风淡荡之意,《阳春》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起、承、转、合衔接巧妙,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鲜明轻松愉快,并且在其中加了特地增添了特定的元素。他先是为原曲中增加一些低沉、幽怨的旋律,以此来暗语,在韦氏当权的时候,玩弄权术,残害忠良,打压群臣,致使朝政混乱,李唐前途渺茫犹如在漫漫寒冬中苦苦挣扎。然后,曲调慢慢地渡到平和婉转的音律中来,给人柔情似水,春意来袭的感觉,以此来比喻太平公主的出现,让李唐看到了希望。紧接着,曲调激昂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以此来表现在太平公主的谋划下,一举清除韦氏及其党羽,拯救李唐于危难之中。结尾时,曲调轻快愉悦,以此来表达除掉韦氏以后,天下拍手称快,弹冠相庆的喜悦之情,以衬托太平公主的英明果敢和不朽功绩。

    李隆基在演奏的时候,让在场的人无不暗自佩服李隆基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惊人的音乐才华。姚崇、宋璟、张说等人听到那柔情的乐声时,就知道李隆基是在向太平公主献媚。但是,李隆基非凡的音乐才华让他们深深地折服,不得不让他们暂时忘记曲子里隐含的东西,而只是去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之中,大饱耳福。李隆基演奏完毕,得到了群臣的阵阵赞叹。太平公主更是拉着李隆基的手,激动地说:“还是三郎懂我啊。”太平公主拉着李隆基一起,接受群臣称颂,与群臣对饮,欢歌取乐,并向群臣介绍自己的这位侄儿。

    不久,李旦召集群臣想要立太子。但由于宋王李成器是嫡长子,而平王李隆基有大功,所以在太子的人选上犹豫不决。李成器知道自己没有实力去竞争太子,就推辞道:“国泰民安则应当先立嫡长子,国家多难则应当首先将有功的人立为太子;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违反时宜,就会让普天之下的人大失所望。臣宁可去死也不敢位居于平王之上。”为此他接连几天一直流着眼泪向李旦坚决请求将太子之位让给平王李隆基。太平公主和大臣们也大多认为平王李隆基有大功于社稷,应当被立为太子。

    刘幽求说:“臣听说铲除天下祸患的人,应当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使大唐社稷免遭倾覆,拯救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