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48章 中国冷兵器的代表作(第2/3页)

    ,是指他在位六十年间,平定了十次比较大的变乱,其中就包括了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镇压宝岛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等等。

    这一次次的出兵讨伐,乾隆皇帝大多身配御刀。除了用来显示帝王的威严以外,同时还有防身的功效。

    现在在京城的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着这样一组珍贵的文物——乾隆御用刀。

    根据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考证,乾隆御用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腰刀,另一种是佩刀。

    通常,腰刀的刀身为直线型,它的长度要比普通的长剑稍短一些,而佩刀的造型则更为小巧一些,装饰的意味更突出一些。

    现在这些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中的御用刀具,具有很强的马上民族风格特征,它们的造型很像现在的蒙古刀,大多呈弯月形状,大多属于装饰用的佩刀。

    不过今天金沐晨收上来这把刀,刀身修长平直,所以应该是腰刀而不是佩刀。

    另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些乾隆御用刀,在刀鞘与刀柄的位置处,有的用金丝紧紧缠绕,有的饰有美丽的纹饰,还有的镶嵌着多彩的宝石。

    不过这些特点,在金沐晨这把刀身上却看不出来,因为金沐晨这把刀根本就没刀鞘,很有可能是之前抢了这刀的日本人,看这刀刀鞘上的宝贝多,所以就把那宝石或者金丝什么的撬下来给拿去换钱了。

    根据清宫史书记载,乾隆皇帝曾经一共命清朝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四批,共计百余把带有款识的御用宝刀。

    第一批刀具的设计制作始于公元178年,即乾隆十三年。

    据说,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具的制造,真可谓是费尽苦心。无论是最初的纸样、木样设计,还是在具体制造的数量、名称、纹饰、年款,甚至是刀具的什件、皮鞘、楠木箱、用金量以及所附皮签上面的文字选用等,事无巨细,全都要亲自过问安排。

    每当造办处完成一道制作工序后,都要由司库白世秀与七品首领萨木哈亲自带进宫内,转交给太监总管胡世杰,由他送至养心殿,呈给乾隆皇帝御览。待乾隆皇帝详细阅看后,再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要求。

    然后,造办处再奉旨进行改动、加工。之后再呈递御览。如此反复修动,直到达到乾隆皇帝的要求,才算真正的完工。就这样,这批宝刀在反复的修改下,直到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才正式完成,前后共花去了十年的光景。

    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具的用心及重视程度,在清朝时期是比较罕见的,而造刀有功的司库白世秀,也因此被提升为员外郎,在此之后,乾隆皇帝又陆续命人制作了三批刀具。

    这三批刀具每把的重量均在十八两左右,其造型、长度、款识、图记等方面,皆与第一批刀具基本相同,只是在刀柄、皮鞘、护手方面,略有区别。

    而且这位皇帝在位期间,除了有计划、有规范地制造了四批御用宝刀之外,还时常命人制作一些造型精巧别致的刀具。

    这些刀的长短大小不一,有的同匕首般大小,而且玉柄、皮鞘变化多端,并装饰有名贵的珠宝,给人以华美富丽之感,乾隆皇帝本人也会经常随身携带这种既可作为装饰,又能够用来防身的宝刀。

    不管历史对乾隆这位皇帝的功过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