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死里逃生(第2/3页)

    值钱,逐步发展成为凿井打膏,蓄水熬盐,百年间竟发展有峒商一百多家,引来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四省四十八县的农民、商人来这里开采营生,牵动着皇上、督军、省长、县长、意大利神甫、中统、日伪政要在这方水土上演出了一幕幕活剧。1908年春天,燕燕花草在河畔开满紫红和白色的小花,正是穷苦人家度春荒的日子,钱桂山卖掉了避风雨的草屋和几件旧家具,换了四串钱(约合1、2块银元),领着8岁的大儿子伯发和6岁的小儿子仲发到祖坟前跪下,烧香化纸,望着长眠地下的列祖列宗和饿死的妻子,想到讨米要饭的娘,眼泪像茅檐的雨水往下掉,一拜再拜后,父子三人挑着破棉被、旧衣服、拿着讨米的饭碗向YC走去,走了一天,夜晚睡在破庙里,望着两个瘦得皮包骨的儿子,父亲长叹一声,说:“儿啊,听说膏盐峒上的饭,拿命去换,这次去潘集峒上找活干,怕是要遭大孽啊!”“爸——,只要能混碗饭吃,再大的孽,我也不怕,”钱伯发爬起来,跪在菩萨前作揖叩头,又拱进破被中,钱仲发走了一天,已经睡着了。找到矿上,钱桂山找了当“叫人的”表兄赵师傅,用3串钱买了礼物,求洞商“丁富记”老板安排活干,父子三人作揖跪下,叩头不起,丁老板坐在上首位置,见他骨骼粗壮、老实本分,便点了点头。峒上管事安排钱桂山当锤工,钱伯发当拖工,钱仲发当拖伢,首先是向工人们学习“跨千斤”,所谓“千斤”,就是用辘轳车系上麻绳,另一头系上约0、6米长的杉木棍子,人跨坐在上面,两腿下垂,锤子、凿子斜插在系腰绳子上,一手拉住吊绳,一手拿着荷叶包着的灯草和油灯下峒。黑深深的石膏峒有200多米深,大巷高约1、5米,宽约1米,300多米长。在大巷两侧间隔开支巷道,比大巷要窄、要矮,再到采掘面时,巷子约053米(一尺六寸)高,05米宽,自然形成的青石膏顶。钱桂山到指定的作业面,因巷道太低,人的腰根本无法伸直,只能用半边屁股斜着身子躺在草垫上干活,峒顶上吊一盏木梓油灯,从腰间荷叶包中抽出一根灯芯草,点燃油灯照明,脚趾丫夹着膏凿,歪着身子抡锤凿膏。石膏在地底下,一般是三层青膏夹三层白膏相间而生,而且是膏盐共生。白膏层一般厚约3——8厘米(最厚的有25厘米)。钱桂山先沿着石膏层的走向,上下凿成长12米,宽0、5米,高约0、06米的槽,然后用膏凿撬拨,取出石膏或蓝板。锤工每班连续工作8小时,扬锤约三万次,采膏和排碴约800公斤,蓝板充填采空的巷子,码成礅子支撑顶板,也是锤工的任务。锤工在峒中干活久了,腰伸不直,屁股坐不正,人们侮辱、形象的称为“歪屁股”。钱伯发腰里系一根麻绳,绳头系着木制拖子,大约长05米、宽0米、高02米,底下安着只木轮子,装着75公斤多石膏,双手双脚用力在巷道里爬着,把石膏运到天峒口。钱仲发属渣分伢,一边学习拖工技术,一边听“叫人的”指令,在巷道里爬着当通信员。巷道里通风条件极差,人一下峒就胸闷头昏,钱伯发看见“叫人的”拿着“比子”(约0666米长的竹尺)抽打前面的拖工,他憋足劲头,飞快地爬过“叫人的”面前,汗水和着峒中的盐水泥浆,浑身上下像裹了泥的咸蛋,不停地螃蟹夹鸡蛋——连滚带爬。峒中的工人,等级森严:“掌膏锤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