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七十八章 改天换地(第2/2页)

    在门口,眼泛泪光,看着晨光中走来的吕恒。“老婆们,我回来了!”吕恒翻身下马,然后将俏脸微红的柳青青抱了下来。整理了一下衣衫后,吕恒伸开双臂,对站在门口的女子们,微微一笑,大声喊道。女子们扑哧一笑,眼中的泪花晶晶亮亮。“相公啊!”莺莺燕燕的声音,环绕在吕恒的身边,瞬间将吕恒的心彻底融化。晨光微露,露水在草叶上打转,闪烁着璀璨的光芒。院子里的那颗桃树,已经完全盛开,远远望去,宛若一片粉红色的云朵。那粉红色的云朵掩映中,女子们俏丽的容颜上,幸福的笑容,比那桃花更加娇艳。……大周庆元七年,春,三月十八。祭天大典在郊外白云山举行。那一日,钟鼓齐鸣,旌旗蔽日。前方,金色銮驾浩荡前进。后面,文武百官徒步而行。数千千牛卫,紧紧跟随左右,护卫新君安全。时值正午。随着帝师宣讲完毕祭天词后,礼乐声瞬间而起。年老的皇帝,牵着新君的手,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走上了祭坛。二人齐齐跪下,祭拜苍天。三跪九叩,祈祷苍天保佑大周江山万代,黎明安康。祭天大典整整持续了一整天。时至傍晚时分。仪式才算结束。但文武百官并未返回家中。而是跟随着皇帝,一起进入了皇城。他们知道,祭天大典只是开胃酒。真正的重头戏,便是明日的早朝。一夜无话。群臣们心中各有所念,或是悲戚,或是感慨,或是希望。心思复杂,一夜辗转反侧。等睡意渐起的时候,东方的天空已经发白。当一抹阳光洒金皇宫,照亮了金碧辉煌的大殿的时候。皇城中。号角声悠长响起。文武百官们整理衣衫,整队而出。在大内总管的带领下,排成了一字长队,浩浩荡荡的朝着紫宸殿走了进去。通往紫宸殿的道旁两侧。千牛卫手持旌旗,沐风而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大周朝廷的八王爷,功勋卓著的淮南王,大周战神,武宁远与大周朝廷最年轻的帝师,一个时代的传奇,吕恒,吕永正。携手走在最前方。身后,左仆射黄鹤,秦国公秦世虎,南营统领王世超,骠骑将军王功业,骁勇将军展雄……。一个个或是在沙场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将军,或是在战后重建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文臣,跟随在前方淮南王和帝师身后,朝着那晨光中,威严庄重的紫宸殿而去。进了大殿。朝臣按照各自的位置站好。今日,将发生什么事情。文武百官心中皆是敞亮无比。但是,此时此刻,偌大的紫宸殿中,却是寂静一片。黑压压的文武百官们。静默站在原地,一声不吭。许久的等待中。门口传来了大内总管响亮的唱喏声。“圣上驾到!”“恭迎圣上!”文武百官齐齐转过身来,面对着过道。唱喏一声后,拱手齐眉,弯腰而下,等待着陛下的来临。初升的阳光中,年老的皇帝,终于出现在了门口。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前方那坐了四十年的宝座,深吸了一口气后,转过头来,对身旁的新君赵峥微微一笑。“走!”皇帝淡淡说了一句,迈步走过了门槛。身旁,小武点点头,伸出手扶住了皇帝,毕恭毕敬的搀扶着自己的皇爷爷,迈过门槛。二人并肩而立,在群臣的注视下,一步一步的朝着龙椅走去。踩着台阶,走上了大周权利的最高峰后。皇帝驼着背,走到了龙椅前,弯下腰,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伸出手缓缓的摸着自己坐了四十年的宝座。摸了一会儿后,皇帝轻叹一声,上前一步,转过身,缓缓坐下。一旁,小武在得到了皇帝的示意后,缓缓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皇帝目光平静的看着座下数以百计的文武百官。看着他们那老的老,少的少的样子,心中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在位四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想到时至今日,依然鲜明的一幕幕画面,皇帝心中有所感触之下,微微笑了出来。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十几年没见了。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过了好久之后,皇帝才收回了目光。轻叹一声后,身体微微后仰,靠在了龙椅上。抬起手,对一旁的大内总管,淡淡道:“宣旨吧!”平静的声音,带着些许的疲惫,传出去好远。一旁大内总管恭敬的回了一声,然后走上前去,弯腰低头,伸出双手从一旁的侍卫手中接过了圣旨。打开来,看了一眼后,大内总管朗声念了出来。“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王土百姓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郑王皇太孙赵峥,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大周庆元七年三月十八日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