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53章 结局(第2/6页)

    功试爆原子弹。插手欧洲战局的意图已经越来越明显。人口不到两亿左右的苏联在战争中死了几千万人,大多数还是壮丁,无论是工业规模,还是战略纵深,资源都不及民国,苏联打了几年战,伤亡惨重,民国却一直在养精蓄锐。由于试爆了原子弹,美国在国际上指手划脚的事也越来越多了。欧洲各国此时都已经打得筋疲力尽。民国35年(196年)月13日,民国的一艘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叶重以此为借口,对德国大加指责。丘吉尔欣喜若狂,正愁着怎么把民国绑上英国的战船。德国却给他带来了机会。丘吉尔亲自写信给叶重。叶重微作权衡之后,便提出在“波斯省”阿巴斯港面谈。(将伊朗改建成的南部省份。)5月11日,在大群龙鹰9的护卫下,一架客机降落在阿巴斯港。经过几年的建设,再加上民国有意增加在中东的军事力量,这里已经被打造成了继新加坡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军港,港口出没着大大小小的战舰。空中预警机在四处巡逻,以民国此时的反潜技术,并不畏惧德国的u型潜水艇。至于水成战舰,民国的印度洋舰队更是掌控着整个印度洋的秩序。“可惜因为欧洲战乱,一直没有机会碰面。很高兴能认识总统阁下。”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流亡在法国的戴高乐主动迎了上来。翻译很尽职的向叶重转叙。而斯大林则明显要站得远一点。叶重是能说英语的,不过这种外交场合,自然不会去说英文。用这正腔圆的普通话道,“我也很高兴认识能在希特勒的疯狂下,坚持下来的英国,法国领导人。”戴高乐此时只是法国流亡政府的首脑,本来没有出息这种会议的资格,不过叶重特意提及戴高乐,让戴高乐格外的喜出望外。“欧洲人饱经战乱,我想我们应该尽快达成协议,共同努力。使世界重新恢复和平。”跟这些大佬没什么交情好讲。有利益共同点就有说有笑,利益冲突时,面红耳赤的拍桌子也很正常。叶重不是来叙旧的。甫一见面就直奔主题。“总统阁下说得对,德国挑起了整个欧洲的大战,给欧洲各国人带来的惨重的伤亡和损失。我们迫切的需要使欧洲回复到战前的状况,并且彻底解决德国这个爱挑起战争的国家。”叶重特意让戴高乐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更定另有所图,戴高乐想要重返法国,便离不开强力的支持,能得到叶重的首肯,法国复国便是不离十了。整场会议中,叶重,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都同意将欧洲恢复到战前的状况,苏联收复被德国占领的区域。法国。波兰这些小国全部复国。美国没有参战的情况下,苏联根本奈何不了德国。此时也不得不借民国之力,尽快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至于苏联东面的土地,丘吉尔和戴高乐都选择性的没有提及,这是苏联和民国的矛盾,英法都很明智的不参与进来,苏联的陆军在欧洲仅次于现在的德国。而民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又掠夺了日本几十年的工业成果上千万的免费劳动力,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元气大伤的国家可以相比的了。德国入侵苏联,苏联的重工业大量内迁,其中乌拉尔工业区成为苏联武器供给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而民国在鄂毕河东岸可以轻易地打到乌拉尔山下,鄂毕河以东的铁路已经被民国改造得差不多了,铁路网也比以前更为发达,苏联想从民国手里把失去的土地抢回来,比登天还难。会议结束后,斯大林便离开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