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再见了,大叔(第1/2页)

    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我个人认为在新浪里算写的很不错的文章,告别穆托姆博,再见了,大叔。

    在穆托姆博身上,既能看到憨态、谦卑、随和,也能看到拒绝、执拗、愤怒。他从没忘记从俗,也从没忘记自己是谁,来自哪里。

    文/张博

    02年月30日,奥兰多,39岁的中锋替补登场,战势无悬念,魔术85:102痛快输掉第四战,赛季结束。只有老家伙自己数着:19分钟,11分、10篮板。

    07年12月19日,亚特兰大,37岁的中锋替补登场,分秒后他飞身倒地,右膝韧带撕裂,然后是拒绝担架,昂然离场的著名桥段。

    09年月21日,波特兰,2岁的中锋替补登场,这次只用了1分0秒,左膝韧带撕裂,表情绝望、顺从,担架将其枯瘦的躯体送出场外。

    尤因、莫宁、穆托姆博,乔治城的巨人传奇,就此终结。这所拥有220年历史的美国名校盛产以比尔-克林顿、德斯蒙德-图图为代表的政坛幸运儿,而悲剧因子则完全留给她那些贪恋球场的孩子:三大中锋落幕,鬼魂艾弗森则继续挣扎在宿命的深渊当中。

    如果在Ggle上搜索“utb”,除去名字本身,搜索提示中查询结果最多的词条是“utbage”。感谢上帝,我们终于可以从此解脱,不必再听解说员和小朋友第1000000万次拿一棵非洲树的年龄插科打诨咯吱自己了。迪肯贝-穆托姆博留给人们的谜题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生命在时代进程和境遇切换中惊人的可塑性。

    从扎伊尔到美国,从战乱贫瘠到纸醉金迷,从法语土著语到美语,从乔治城到NBA,从60年代到今天,他的人生跨度,足够一个普通家族用三五代人去演绎。

    尽管乔治城的校训是“BthintOne”,但就个性而言,这里出产的最有名的位篮球手,显然是种决然不同的类型。牙买加人尤因,与那些精于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同胞,或为寻求更佳待遇而出走的田径天才类似,他积极、入世,对美国和主流文化抱有本能的敬意与迎合,却又偏偏被MJ这种纯原装的美式英雄羞辱半生,如今苦寻主帅职位而不得,整天一套臃肿西装,以硕大之躯蜷在范甘迪兄弟们身后做毕恭毕敬状,好一个勤学上进的农民企业家。莫宁代表着最典型的美国硬汉,凶猛、刚毅、沉默、荣誉至上。艾弗森是叛逆和反英雄主义的最佳注脚。

    穆托姆博则更难定义,身为异族,他对美国既展现出强大的融入能力,让约翰-汤普森教练(乔治城大学)一见钟情,用比清华食堂张师傅更恐怖的天分搞定英语,在每间球队更衣室里混成左右逢源的活宝。就此而言在NBA成功的海外球员大半都机智讨巧,有极高的政治天分,如姚明如纳什如纳胡拉,迪瓦茨甚至是很多选民心中的未来国家领导人。另一边,在彼得洛维奇、萨博尼斯、佩贾、贾西科维休斯、德尔菲诺等人身上,我们则会看到明显的孤僻与傲然,抗拒同化。

    穆托姆博却神奇的同时做到了以上两点上。在他身上,既有憨态、随和,强大无边的亲和力,还有拒绝、执拗和愤怒。他从没忘记从俗,也从没忘记自己是谁,来自哪里。

    于是在“大叔”“木桶伯”“外交大使”等充满亲和力的形象之外,我们也见证了一个非洲男孩在乔治城酒吧里大吼一声“WHOWANTSTOMUTOMBO!”的少年暴戾;见证了那数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