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语言表达技巧 选看~~~(第2/6页)

    这是叙述。叙述语言通常只能告诉我们的“情节”。让我们变换一下表达方式:“快餐店,掌勺的正忙个不停。锅烧得通红,油煎得滚热,活鲜鲜的小白菜,往油锅一倒,爆得脆响。铁瓢挥动,铁锅抖起,两分钟,捞起来,油灵灵、香喷喷的,同学们隔着铁栅子门,口水诱得直往肚子里咽。”这是描摹,不仅有情节,而且有画面,色、香、味、感一应俱全。描摹之美使语言层次上了一个等级。

    描摹之美,要靠比喻、拟人、拟物来实现。可以说,没有比喻、比拟,就没有描摹,就没有形象生动可言。

    比如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这是叙述语言。这个“静”给人的感觉是抽象的。

    再说:“教室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磨擦沙沙作响。”这是描摹,写出了静的“模样”,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都知道笔纸磨擦沙沙作响这种静的“模样”。让我们再来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如何来捕捉静的:“四周是那么宁静,你能听见一百步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钩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疏松柔软的草面上——永远掉在那儿,静静地等待着腐烂。”

    静是什么?在作家笔下,静是松鼠在百米外枝头跳的声响;是枯枝掉下来钩在另一根枝上的晃动;是疏松柔软的草坪;是永远躺着的等待。

    描摹的技巧在于把静变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全新的,未曾体验过或未曾想过的。“味新则悦”,美感由此而生。

    巴尔扎克说:“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还这样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还这样比喻的是蠢才。”描摹技巧要抓住一个“新”字:视角要新,设喻要新,给人的感觉要新颖独特。人云亦云是不能给人美感觉享受的,那不艺术的天才,而是蠢才。

    描摹之美,还要靠联想来实现。

    联想,是将本体与喻体、本体和拟体对接起来,用数个喻体、拟体来展示本体(即描摹对象)的思维方式。联想也是一种辐射性思维,它从展现本体(描摹对象)的目标出发,舒展想象的翅膀,心骛八极、神游万里、去寻找并选择与本体(描摹对象)有相似特征的喻体。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形成一种众星拱月之美。使抽象变得形象,单调变得丰满。举例为证:

    比如,校园有尊无名雕塑,同学们进进出出,熟视无睹吧。其实,她是唯一能体现通山一中这所老校一种文化氛围的建筑物。“白瓷砖贴的地面,红色花岗石镶的基座,白色的塑像,两个昂首望天的学生……”大多数同学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上这么写,象说明文,感觉肤浅,文字干巴。我以为她是把我们诱入知识殿堂的天使。有了这个定位,基调就有了。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红色花岗岩,源于数十万年前的火山爆发;我国的现代文明植根于深厚的古民族文化之中;那座时钟定格在九点,不落的太阳呀,他们永远年轻;那姿势翩翩欲仙象要腾空飞去,往天堂看个究竟:看嫦娥跳舞,看吴刚伐桂,去赴蟠桃会,去品尝李老君八卦炉中的长仙不老丹——不,也许他们并不浪漫,他们是要去太空做一个物理实验,去火星寻找新的生命……

    黄土高原的厚实,凤池山的秀丽,校园那座无名雕塑是一中这部耐读《春秋》的序。

    这段联想比喻有两个喻眼:“天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