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一十九章 时下计长久局(第2/3页)

    长远之人,此次与贾似道交涉,他意识到,南宋若继续由贾似道做大,必定祸延全国,所以,在他心中,早已经为蒙古谋划了一盘大棋。他向忽必烈问道,

    “不知大王对贾似道作何看法?”

    忽必烈不屑地说道:“他虽贵为南宋丞相,但是,在本王眼里不过是个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

    刘秉忠摇头道:“大王不该如此看待贾似道,毕竟,此番,若无这种奸佞小人,只怕我们也不可能诸事进展顺利,能够使敌人变弱的人从另一面来说却是我们的朋友。”

    张禧和解诚不太明白刘秉忠的意思,而忽必烈却似乎明白了刘秉忠的意思,两人对视一眼,君臣的默契便已经达成。

    刘秉忠继续说道:“贾似道是个极度贪财恋权之人,听说,他此次统管鄂州战局,便在暗中拉帮结派,俗话说,‘欲固取之,必固予之。’若是我们为贾似道铺就成功之路,好让他立下大功得以晋升,依着贾似道的德行,三年五载便可把持南宋朝政,大王细想,若是由此等权臣把持着南宋朝政,他日,大王结束内乱,再领兵南下,岂不如虎驱羊。”

    张禧和解诚听完刘秉忠进一步的解释方才恍然大悟,亦对刘秉忠长远的眼光感到佩服,忽必烈深表赞同,也暗自佩服刘秉忠的谋略。

    “那将军准备如何帮助贾似道立功啊?”忽必烈继而问道,

    刘秉忠犹豫了片刻,似有顾虑,却最终还是说道:“东路桥易守难攻,但是一定需要有人断后,拖住宋军,若是大王留下一百多残弱老兵断后,并装作是大部队的样子,并事先告知贾似道,让贾似道领兵夺取东路桥,我们再装作溃败而逃的样子,那么贾似道便可将夺得东路桥,击溃我蒙古大军作为幌子邀功请赏。这既卖给贾似道一个面子,为后续合作打下基础,又可以助他上位,一举两得。”

    张禧和解诚觉着此计精妙,忽必烈也并不否认,但是,他却听出了当中不对劲的地方,这也是刘秉忠犹豫的原因。

    “为何留下一百多老弱残兵?”忽必烈厉声问道,

    贾似道回复道:“这一百多人必然要付出血的代价,不然,贾似道空口无凭,无法取得宋皇信任,再说,断后一事,无论怎样都会有人牺牲,何不......”

    未及说完,忽必烈便怒道:“将军又不是不知道本王带兵之道,本王决不允许你这么做。”

    刘秉忠并未对忽必烈的责骂感到怨愤,他反而觉着欣喜,因为,只有这样的君王才配自己倾力辅佐。

    “既然,大王不忍,可是,无论如何,断后一事,必定要有军队负责,死伤在所难免!”刘秉忠据实说道,

    “既是如此,又何须特意安排老弱病残之兵,安排一队正规兵马即可。”忽必烈严肃说道,

    刘秉忠知悉那断后之兵必是不能存活,此番必须迅速撤并北还,那些老弱病残之兵无疑会拖累全军行进速度,故而,刘秉忠才想到此策,他也早已经做好到军队安抚劝说的准备,可是,经忽必烈严肃指正后,刘秉忠便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对忽必烈由衷佩服。

    随后,忽必烈与刘秉忠及张禧、解诚商量了北还路线,并就所有北还事务交由刘秉忠打理。

    之后几天,蒙古军的先锋部队便趁夜往东行进,东攻临安的谣言四起,宋皇起初摇摆不定,后贾似道上了一道奏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