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二十一章 汇智争汗大计(第2/3页)

    说道:“大王,臣以为,时下已经进入寒冬,不宜作战,但是,我们定要争取更多的领主支持我们,特别是与漠北王关系暧昧的那些宗族首领,若是不然,他们倒向漠北王一边,那就不好办了!”

    张柔亦附和道:“臣也赞同刘将军之言,此番,经历鄂州之战,我们的将士伤亡严重,要想全面对阿里不哥开战,恐怕兵力不够,拉拢漠北及西方领域的宗族首领共同对付漠北王乃是外交的谋略,有助于补兵力不足的劣势,当然,我们也还需继续招募更多兵力,双管齐下。”

    忽必烈听完两人意见,心底表示赞同,复又望着发思巴,问道,

    “发思巴,不知你有什么建议?”

    发思巴郑重回道:“禀大王,我还是那个建议,先发制人,率先称汗以归附人心。”

    刘秉忠听到发思巴竟有此见解,不禁格外欣喜,立时接住发思巴的话说道:“大王,发思巴的建议,臣很是赞同。”

    忽必烈见刘秉忠很是赞同,便询问道:“不知刘将军对此建议有何见解?”

    刘秉忠解释道:“蒙古自先祖成吉思汗以来便有各部族听汗命的遗训,若是大王抢先一步称汗,那么那些有志于为大王效力的人,还有那些摇摆不定的宗族首领自然会倾向大王一边,这远比派使臣一一拜访那些宗族首领要好得多。”

    “可是,依着蒙古规制,若无先汗诏书,恐怕称汗会有诸多不服之人吧?”忽必烈心有顾虑,坦言将顾虑道出。

    刘秉忠急言谏道:“非也,不服之人始终都会不服,可是,大王率先称汗,为的是将那些愿意效忠大王之人和态度摇摆之人的支持,至于诏书,自在人心,想那漠北王也并无先汗诏书,即使有,恐怕也是伪诏,若是让漠北王抢先称汗,那于我们会大为不利。”

    发思巴听到刘秉忠的见解,不禁深表佩服,心中暗想,想不到漠南王军中竟然还有如此见识之人。

    忽必烈见刘秉忠很是支持发思巴,其所言又确实很有道理,转而又想到若是发思巴是阿里不哥派来的奸细,那么又怎会将率先称汗的建议告知自己,而不是让阿里不哥率先称汗呢?想到这,他望了一眼发思巴,渐渐地放下了对发思巴的怀疑。

    “既然要称汗,那何时称汗,何地称汗?”忽必烈询问道,

    发思巴既是首先提出称汗之人,心中也早有规划,便起身对忽必烈说道,

    “大王,我以为,应尽快联络愿意归附的宗族首领,如塔察尔、合丹、穆哥等,定要许以重利,要让那些摇摆不定的宗族首领看到归附大王的好处,待明年开春即召开宗族大会,于开平称汗。”

    忽必烈思忖片刻,问发思巴道:“为什么选在开平?而不是燕京,燕京不是更适合行政吗?”

    发思巴解释道:“燕京虽适合行政,但是远没有开平更具时下局势的意义,开平乃是蒙古腹地,若是在那里称汗,并稳固阵营,远可以征服西方诸国,近可与漠北王对峙,还可以将开平附近的宗族势力归为己用,时下兵力不足,大王可以命将士在开平修筑一座临时城池,以补兵力不足,也可阻挡漠北王南侵。”

    刘秉忠觉着发思巴的见解很是精到,遂附和道:“大王,臣以为发思巴所言兼顾时下局势及长远战略,臣赞同在开平称汗。”

    张柔附和道:“臣也赞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