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一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一)(第2/4页)

    。

    他们大致目测了一下,这里大约有一点五平方公里大小,地方是足够用了。

    就在这里吧,张国安准备开建他的工业园,或者说建几个作坊。

    他事先让牙郞马云把相关的手续办了,也就是到县城里的监税官那里登记造册。

    临安县城毕竟偏小一些,没有所谓的商税务,而且监税官只能是胡进县令兼领了。

    监税官,在这个时期那是没有人愿意当的,担任这个官职甚至可以看成对官员的惩罚。

    大宋时期,公务员的收入不菲的,但是还不是为了当上它而不顾一切的。

    对那些士人来说,就为了工资而整天和别人论争买卖货物的大小多少来收费,真是让人感到无耻了。

    再说了,这个时空士人的生存方法很多的。

    大宋到了南宋时期,赋税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特别是其中的商税。

    地方税收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官员的前途,可是有时候有水平的士人不愿意干这个职业,没有水平的人又干不了。

    所以在一些中小县城里,只能由县令之类的人兼任了。

    胡进县令当然不能下到基层去收什么过税和坐税,他在这里主要实行买扑制。

    现在临安县城的经济体量还是太小,他都没有雇佣什么拦头帮助收税,只是让县城里各个行业中的大户承包每一年的税收,以他们为主体征税。

    然后允许那些大户们向着同行的其它商户征收。

    这样的办法,胡进县令是省事了,但是税收总额也不会太高。

    所以上级对他的考评也一直是平平,没有啥能减少磨堪时间的业绩,更别说直接升迁了。

    可是对这一些,喜好禅学的胡进县令也不是太在乎,说得过去便成。

    所以当穿越走私者们在质押或购买货物时,这些个期间发生的税物,人家商家早都事先缴纳过了。

    到了南宋时期,大宋政府历史性的彻底实现了货币制税收。

    张国安事先问好了他开办作坊所要缴纳的税种,算了算,竟然有十一二种,加起来也是不低呢。

    有些税种名字还怪呢,他一一都问清楚了后,愤怒地想,我这还没有要打官司的意图,这里的法制建设费就要先交了!

    但是那个帮忙办理登记的牙郎马云却骄傲地说:“胡进县令一心向佛,某县是税种最少的县城了。”

    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张国安和王德发也不得不认同这一点,他们这一路都没有遇到所谓收税的“拦头”,不是他们幸运,而是人家胡进县令没稀得设立。

    换成别的地区,可能不只是遇上一次了!

    “拦头”是没有工资可拿的,他们的收入直接和税收多少挂钩,所以会是什么样子,你懂的。

    真正走近了大宋,你就会明白,它也许又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爱了。

    这个大宋政府开创了无数税种,当时的人都不能一下子列举清楚,他们自己都称为不可以遍举,亦不能遍知。

    这些税种多数极其琐碎,针头线尾都打主意,说起来简直有失国家体统,像是宋子强那个爱算小账的老婆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它们大多是适应摊派的需要而临时发明了某种税,有的后来遂成为定制,其中以“经总制钱”“月桩钱”“板帐钱”三个大项目下数百个税种作为主体。

    “经总制钱”是经制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