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三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三)(第2/3页)

    不到的。

    在这里只能向一位笔名姓金的写手呵呵了,除了穿越者,所有人都是吃不到的,哪里可以随便在一个小饭店里买到?

    对了,还有蚕豆这个普通豆类,它是在元末时才出现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这个宋代人吃的食用油品种增加了,而且他们对油炸食品的热爱也是前所未有。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真是恨不得芝麻都要用芝麻油煎一遍再吃。

    这种爱好大概也传染给了周边的国家,游牧民族国家自产的动物油估计都不够吃了,他们就常常向宋朝索取。

    大宋政府每年不得不向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进贡岁赋以维持和平,据《宋史》记载,在进贡的物产里面,其中就有油。

    南宋时期曾出使金国的洪皓记录了这么一件事情,金国对待宋朝来访的使团,在生活待遇方面,酒、肉、面、米每人都有供应,但只有副使以上级别的才每日供给油。

    你看看吧,在当时所谓强大的金国,油是多么宝贵的生活物资。

    至于用什么方法来榨油,历史资料里只有“炒焦压榨,才得生油”这般的寥寥数语。

    其实也就是这个方法了,所以就算上南宋本身,也不是食用油出产丰富的主儿。

    所以想用食用油做原动力的燃料,这个成本先不说,供应量都是问题。

    宋子强当时只得干笑着说:“我是技术大叔,不是供货大叔,我留着到时候做紧急备用动力不行吗?!”

    万士达说:“当然可以了……但是你要考虑穿越时空时浪费虫洞能源的问题。”

    宋子强这时候得意了,说:“你给我一个普通机床,铣床和磨床,中碳钢料材,我就可以给你加工出一台来,不用专门带的。”

    这个办法好,但是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那个时候宋子强开始认真起来,当时他看出张国安夫妇两个是极为认真的了,一脸的严肃,所以也主动参与帮助设计一套工业原动力的发展体系了。

    他们确定了以木炭为初期发展的工业动力燃料,没办法,临安县城周边不产煤,而且整个浙江地区都是贫煤区。

    或许有小煤窑?但是只有等着穿越回去再确定地址了,只能先设定木炭了。

    但是这个时空的木炭可不便宜,比煤炭又贵多了,咋办?

    宋子强自信心满满地说:“我给你们加工几台机制炭机械吧,把这里极多的稻草和容易都到的树枝条,甚至以后发展起农业后的花生壳和玉米芯材都利用上,这样的原材料不缺就行。

    我把那机械设计成螺旋预压,活塞冲压的二级压缩工艺,这样不伤害模具,更加节省动力。

    再说了,那个机制炭的产热性与抗炼性与中质煤接近,含硫还极低,一下子就能把这个木炭价格打下来了,关键是能供应上生产用了。

    我在那面的世界都不知道接手做过多少套了,门清呢。”

    吴大鹏说:“要那么多木炭干什么?我们总不能想着去卖炭吧?”

    宋子强冷笑了,说:“不懂了吧?我们一下子还可以上马两种原动力……锅驼机和煤气机嘛!”

    宋子强先介绍了一下锅驼机。

    这个锅驼机有自己的特点,它是锅炉和蒸汽动力机连在一起的动力机器,有的装着轮子,可以移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