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九章 用尺子称铁料的重量(第4/4页)

    认真起来,厌烦之气,一扫而空。

    下课后,侯东方确实是猴急猴急的,拿上了钱钞,便向着县城里的铁匠铺子跑去。

    他确实打过铁,但是在铺子里都是用称来称铁料的,如何能用尺子量?

    他又脚跑得飞快。

    关于整个宋朝产铁量的说法很多,相差也不小,在那面的世界时,他们当然要查一些资料了,又认真分析了一下。

    根据古代官方资料显示宋朝似乎每年只产几千吨铁。显然这个官方资料是不全,有些是不会计入统计的,有些私人行当里生产的,可能没有加进去。

    据史载,自宋熙宁3年1069年起,朝廷在全国各地设铸钱监26处,岁铸铜钱五百多万贯,而铁钱80多万贯,这到了南宋时期有所增加了。

    宋朝所铸铁钱是一贯255宋斤约合153公斤的大铁钱,按85万贯计算有13万吨。

    当然宋朝的铁钱加了少量锡,那也约需耗铁12万吨,这只是中期水平,当然也许这些里边不都是大钱,但后来铁钱的数量又增加很多,所以北宋中后期的年铁钱耗铁量至少12万吨。

    宋朝在北宋时期有世界上最多最强的重步兵,每个人的负重量达到0~50kg,约有铁35~0kg左右,虽然并不都是重步兵,但宋朝为了防备西夏辽而会大量预备武器以防不测。

    那时期禁军每人合0kg以上的铁一点都不夸张,厢军会少很多。

    北宋时期的军队变化不定,但后期大概有80多万禁军,至少50万厢军,铁的保有量应该至少有5万吨,当时战争时有,加上磨损和锈掉,大概每15年更新一会,每年要03万吨以上。

    而最主要的是民间,宋朝比较富裕,铁产量又很大,所以平民手中必然有大量的铁器,商人有秤砣剪刀等,农民有铁制农具曲辕犁等。

    最主要的是必然有铁锅菜刀等,一口铁锅有15kg吧,就以现在古代的工艺来算,曲辕犁等农具用铁也不少,平均下来每户至少30kg,北宋末有2100万户,大概有63万吨的保有量,20年一换就是每年315万吨,而1的最富有的阶级人均将是平民人均的十几倍约035万,这就有了35万吨每年的消耗。

    以上合计就有5万吨每年的消耗,这是很保守的计算了吧,消耗约等于产出,所以北宋中后期的产铁量含钢的底线是5万吨。

    因此,只要有足够的熟练的匠师完全可以生产更多的钢铁,关键看需求,很显然宋朝满足这些条件。

    到后来明朝时有一个记载说年产铁9700万斤,也合5万多吨。

    对于一个有2亿左右人口的大国,5万吨一点都不多,作为下限很合适,那个元清在这一点上,远远赶不上。

    下限是5万吨,至于上限大家就想不出来了,不负责任的推算,大概在15万吨吧。

    不过宋朝的人均铁很可能比他们算的高不少,制铁币量增加量也很大,而且战争时消耗也很大,就算15万吨以内吧。

    一个临安县城里就有七八家铁匠铺子,还不算散落在周边农村的小铁匠铺子。

    甚至这个时期还有流动的铁匠,师徒两个人拉推着独轮车,到一些偏远的山村里,敲敲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