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四章 让古人闪了面子(第2/3页)

    被控制住了。

    没有发生欧洲地区那样,一死就会死一大片的现象。

    当然,这个时空大宋百姓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喜欢洗热水澡,基本上吧,上一点规模的邸店都提供这样的服务。

    想当初林冲在发配的路上,也是能在邸店里洗洗脚,只不过被人用了热滚水。

    吴大鹏这一次来找李德老板是有自己的目的。

    他想看看,能不能多弄一些珍贵药材,比如说犀牛角之类的。

    在那面的世界里,吴大鹏的那个医生朋友一次无意中说:“这玩意现在几十万块一只了,还有价无市呢……家里有这玩意才能算上档次的人物,其它的都是土豪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吴大鹏总是对能按照克来计算的东西感兴趣,那么多弄一些这样的珍贵药材,无疑比总是弄文物好。

    犀牛角这东西,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唐本草》,在大宋时期,它也是被认为是珍贵药材。

    据《宋史》记载,公元105年“京师大疫”,仁宗皇帝当即令太医配置药方,并从自己的私人财物中拿出两只犀牛角,其中一只是极为名贵的通天犀。

    内侍李舜举认为这种宝贝不可多得,万一给老百姓用光了以后很难再找到,希望能够留下来供皇帝专用。

    仁宗却说,“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强调百姓最为贵重,相比之下这些所谓的宝贝又算得了什么,当即“碎之”,掺入药中救济百姓。

    仁宗还命太医选拔高明的医护人员赶赴病区,根据病人病情配发相应的药品,以防止“贫民为庸医所误”。

    有人如此评论仁宗,称“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

    实在不知道“百事不会”这个判断得自何处,但一个急百姓所急,把百姓放在心上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好皇帝。

    社会嘛,一切都只能和皇帝本人的好坏挂钩。

    那个李德老板给病人看完病后,又给那人抓了几副药,吴大鹏看见他熟练地使用着铜戥子合药,不一会便把草药包好。

    虽然这样的街头药店在东汉时已出现,但多是个体民营性质,到宋代时才纳入到政府医疗体系中。

    大宋时期积极开办官办药店,提供疗效价格都有保证的成药,深受老百姓欢迎。

    同样,也还保留着个体民营性质的药店,这个能起到补充作用。

    李德老板的这一家药铺便是如此,《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大官人也开了一个。

    大宋朝廷为了让老百姓能吃上“放心药”,在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宰相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了“医改”,在新实施的“市易法”中,将主要的民用药品纳入国家专卖。

    对于个体民营者的药店则是加大监管力度,由于国家专卖的主要民用药品价钱低廉,所以个体民营者药店里的药物也就实在贵不到哪去。

    大宋的老百姓有充分的选择权。

    在“吃药方便”的同时,大宋朝廷也裁减了一些原本只为高层服务的宫廷医药机构,增加慈善性质的民间医药机构,推广“养病院”。

    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担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为了控制当地疾病流行,给穷人提供就医方便,他创建了“病坊”,起名“安乐”,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由官府接管后,易名为“安济坊”。

    “安济坊”是一种带有平民医院性质的慈善医院。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