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 石破(第5/5页)

    。老夫断言,海东围宁阳,既调不动贺宗哲的援军,下一步,必定会改变策略,用其它的计策来迫使他出城。如果贺宗哲能不上当,坚持不出援,则兖州或许还会有救。但是如果他沉不住气,贸然轻动,则兖州的丢失,只是早晚而已。”

    “父亲大人的意思是,海东不会硬取兖州,即便围攻宁阳的计策不成,仍旧会以调贺宗哲军出城为目的?”

    “是啊。”

    “这却又是为何?”

    “小邓早不来犯,晚不来犯,偏偏在此时来犯,定然是因为听说了我军与孛罗正交战冀宁。他岂会不知,一旦等我冀宁分出胜负,则他火中取粟的打算便不免落空。故此,他攻兖州、打济宁,只会是战决。但是,兖州大城,攻之不易。要想胜,唯有调虎离山,然后趁虚奔袭。”

    “父亲大人所说甚是。但是孩儿却有一点不解。”

    “噢?”

    “就算是贺宗哲中了小邓之计,最终遣军出城。然而,正如父亲大人所讲,我兖州是个坚城,攻之不易。即便出城的军队战败,小邓要想迅克城,怕也不会太过轻易吧?”

    “城再坚,守者人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贼军围攻宁阳之时,贺宗哲不肯出援,士气已衰。又若中贼军之计,贸然出城,中伏惨败,则是为士气已竭。且,宁阳守军与兖州守军都是‘毛葫芦军’,同出一脉。宁阳如果陷落,被士卒们知道了是因为贺宗哲不肯援救的缘故,吾儿,你想一想,城中的士气到那时候,何止衰竭!必定群情沸腾。

    “内不能稳,又没有士气,如何能对强敌?”

    王保保沉默不言,半晌,又一次问道:“如此,我军该如何应对?”

    李察罕负手室内,转了几圈,说道:“别无良策,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传吾军令,命河南军分出一部驰援济宁。若赶到济宁时,兖州还未曾陷落,便以兖州为前突,坚守济州为上。只要能守住兖州、济州,便是守住了济宁的咽喉,小邓即便有强军千万,也定然是难以前行半步。

    “而若是兖州已失,便把防线布在济州一带。另外,调令东平路驻军在济州河沿线严密防守,以防止小邓奇袭东平,同时,别遣一军,从汶上等地出,作为兖州、济州的策应,务必要把济州的侧翼守好。”

    说到此处,李察罕停下话头,像是想起了什么,再度来到地图前,细细查看了一会儿,面色逐渐变得沉郁。

    他喃喃说道:“汶上、汶上。嘿嘿,小邓如果别出二计,想要调贺宗哲出城,说不定,便是会改从汶。如果真是这样?如果真是这样?兖州的前景可就有点不太妙。此是为‘攻敌之必救’。……,保保!”

    “孩儿在。”

    “你刚才不是请命,想要上冀宁前线?冀宁用不着你,济宁路却说不得,需你上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