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1 编新军老郭挂帅,改降军小邓为将(第3/5页)

    ,不能着急,必须一步一步慢慢地来。

    洪继勋说道:“好叫主公知晓。你不命人去请俺,俺也正想要来向你汇报。……,这改编新军、并及整编徐州兵事,前期的工作都已妥当,马上就可以进入实质阶段了。”

    “噢?你细细说来,让我听听。”

    洪继勋先说改编新军事,从袖中取出一份折子,呈交给邓舍,说道:“臣来王府前,特地去了趟枢密分院。这是他们初步定下的新军将校之名单。臣顺路取来,正好请主公定夺。”

    洪继勋现任海东行省右丞,是“宰执”之流,按说应该主管政事。可他的天分不在政务上,在军事上。

    所以,自海东建省、有正式官职以来,就一直都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名为右丞”的洪继勋,却几乎从来不理会政务,而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枢密院”。——事实上,不但是他,包括行省左丞文华国也是如此。文华国现坐镇朝鲜,他在朝鲜也是基本政务不理,大多数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军务上。

    海东行省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是谁?邓舍,他兼任“知枢密院事”。对这种情况,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制止。时间慢慢一长,枢密院上下也就形成习惯了。

    方补真对此倒是颇有微言,曾经连着谏言邓舍了好几次,要求“正官职,定名实”。不要名不符实;不在其位你就不谋其政。他提出:要么明确给“宰执”直管军事的权力;要么把文华国、洪继勋从左、右丞的位置上调走。可每一次,邓舍都只是打个哈哈,敷衍了事。

    ——方补真的谏言是很有道理的,可邓舍却为何如此反应?“难得糊涂”?这其间却是有道理的。

    有道是:“帝王心术”。洪继勋擅军事、不擅政务,谁不知道?又以及文华国,一个大老粗,连字都不认得几个,他当“左丞”,能当好么?难道邓舍对此就不知道?

    不!恰恰相反,邓舍对此非常清楚。正因为很清楚,所以他才这样安排。方补真说该要“名符其实”,很对!可邓舍想要的偏偏就是“名不符实”!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将洪继勋、文华国两人控制在手中!

    洪继勋才华横溢、文华国坐镇朝鲜,不控制、能行么?怎么控制?便是让他们“名不符实”。

    他们两人虽坐高位,在海东行省的地位仅次邓舍,可一个对政务没兴趣、一个根本就不懂政务,岂不“尸位素餐”么?也就等同在政务上、在他们的本职上“名正言顺”地被架空了。插手军务?没关系,尽管插手。邓舍不理时,他们可以插手;邓舍一道旨意下去,他们就没资格插手了!

    并且,这样做,不但利于控制此二人,更也有利平衡军、政这两大块儿的势力。

    政治上,他两人身居高位,可谓群臣之,虽不怎么管事,但也自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邓舍话后,他两人的附和,更有利政策的顺利实行。而在军事上,有他两人的插手,枢密院里如陈虎、佟生养、赵过、张歹儿、杨万虎等“巨头”、“实权派”,也不容易坐大。

    再有,自双城以来,洪继勋殚精竭虑、多出奇计,海东能有今天,他功劳最大;文华国“从龙元老”,是邓舍的义叔,陈虎的义兄,赵过和他一比都是小字辈;杨万虎等后来才投的更不足提、无法相比。他们有这样的功劳、地位,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