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41 缘因私利勤王驾,谁为公义舍此身(第2/4页)

    :计将安出?”

    “主公可宣言:要用‘围魏救赵’之计、以解大都之危。作势东进、欲取益都。则赵贼闻之,必然惶恐。他连败之军,肯定不敢出城抢攻,为阻止主公东进,唯有固守城池而已。……,如此,我军自可潜行出城,轻松北上。”

    ——洪继勋推断察罕帖木儿为解救大都、会使用“围魏救赵”之计。要说,他的推断是有道理的;但是,察罕帖木儿却偏偏不肯采用。到了李惟馨这里,“围魏救赵”更成了放出来迷惑“赵过军”的烟雾弹。

    察罕帖木儿点头称是,言道:“此计大妙。便按此行事。”

    说做就做,即命人放出风声,诈称要东进、攻取益都。

    ——却是为何察罕不肯采用此计,只肯用之作烟雾弹呢?

    他自有道理。在之前讨论驰援大都的方案时,也曾有人提出过这个办。他否定地说道:“邓贼多智,其党洪贼狡诈。他们不会想不到我军可能‘围魏救赵’;如果想到,他们肯定就会有相应的布置。沙场征战,用兵贵‘奇’。所以这个计策恰恰是最不可取的。”

    也正因了他的这番话,故此李惟馨才提出:既然最不可取,干脆就用来“放烟雾弹”。敌人以为我中计,其实敌人中了我计。

    ……

    这是第二步,“瞒天过海”、北上驰援。有了第一步和第二步,还不够。用兵之道,“多算胜、少算不胜”。固然,仗一打开,就重要的是随机应变;但在开战之前,却需要面面俱到、各个方面都需得想到、布置到。

    因此,第三步就是:传令晋、冀各军,立即抽调各部,尽早东进,为“我军”殿后,以免陷入深入无援的险地。

    ——不过,在这之前,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得先催促大同以及关中诸将先出兵。要不然,晋冀空虚,或恐有变。

    ……

    这三步商定完毕,察罕帖木儿、李惟馨、王保保诸人又思之再三,觉得已足确保万无一失了,这才将元帝的“催援”圣旨公开,告之三军,令各营即刻准备,两天后便“出城东进,奔袭益都”。

    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直接北上、驰援救驾,知道的只有察罕帖木儿等人;对麾下将士的说,却是和散出去的宣言一样,说是要“围魏救赵”。

    ……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察罕帖木儿侦骑四出,成武城中“赵过军”的一举一动,几乎全部都反馈到了他的耳目里。看起来,“围魏救赵”的扬言似乎起到了效果,赵过固守城中、半步不出。

    除此之外,侦骑探听来的另一个消息引起了察罕帖木儿的注意。

    “单州城外,似见邓承志军旗。”

    “噢?仔细说说。”

    “当时,末将带两三人,正伏在单州城外林中,探视城中燕贼动静。忽有一小队骑兵从林外招摇驰过,前有小旗,写一‘邓’字。观其带头贼将,年岁不大,听其部众称呼,皆呼之为‘小王爷’。……,综合种种,除了邓承志外,燕贼中似并无二人。”

    “邓承志来了单州?”

    王保保也在场,插口说道:“孩儿以为,邓承志来单州,正验证了父帅此前的猜测。”

    “噢?”

    “父帅猜测:邓贼、洪贼皆狡诈,肯定会想到父帅可能‘围魏救赵’、解救大都。今以邓承志观之,看来确实如此啊!邓承志谁也?邓贼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