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九章 地膜成功(第2/3页)

    很是过意不去。对仲崇干这样的人,本不应该给他天啰嗦事。现在只有抱着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通过这件事,仲崇干能得到祁宏益的充分认可,等他退下来的时候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总之,事情的路子就这么定了,潘宝山继续搞他的项目。

    不过眼下最上紧的是地膜花生的是。八月底九月初,阳光炽烈,地膜花生已经成熟。

    这几天潘宝山带着付广波和老王一直在下面转悠,村村都到,看着起刨的花生颗多粒满,不由得乐上心来,“老王,看来增产确实不用担心了,你估摸一下,增产幅度是多少。”

    “保守一点说,应该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老王说得很实在。

    “王站长你也太保守了,我看平均增产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伏广波说,“有些地块的亩产增值甚至能超过百分之五十。”

    “其实就我来看,只要增产就行。”潘宝山喜不自禁,“过几天统计一下,看具体效果如何,除去成本后到底能赚多少。假如还可以的话要开个会,下一步继续推广地膜种植。”

    时间过得很快,四五天光景,各村产量统计报表就统计了上来,一计算,平均增产果真是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刨除成本,收益还是很明显。

    开会!

    各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还有科技助农小分队成员都被召集起来。潘宝山在会上重点通报了今年地膜春花生的增产和收益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就有了新指示,下面马上要秋收秋种,地膜种植要进一步扩大。

    范少华会上提问,说农作物用地膜肯长,他们村搞的养殖能不能用?

    潘宝山想都没想说能用,“地膜的主要作用不就是保温嘛,你们搞的养殖用也合适。很明显的例子,冬天里猪就不爱长,如果用塑料大棚把猪圈的温度提上去,照样呼呼地长膘!”

    “那行,回去我就安排!”范少华笑呵呵地说,“咋着也得试试,要不看着斜沟村的大棚蔬菜搞得红红火火,心里都痒痒,我也搞个大棚猪、大棚鸭啥的!”

    大伙一阵哄笑,但这不只是讥讽凑热闹,他们心里都有个念头:得好好干,有奔头。

    潘宝山听得出来笑中无奸意,抬手压了压说,“怎么说这都是件喜事,大家配合得也好,值得庆贺,按照我的意思该好好请大家坐下来喝上几杯,可是那样影响太坏,老百姓会暗地里戳点我们,所以还是算了。但表示还是要有的,今天凡是到场的,每人一个保温杯,那几个抱着要大喝一场的,也就别再惦记酒的事了。”

    话音还没落尽,大家伙又哄笑起来,这次是完全的笑闹,快活得很。

    会开完了,潘宝山有点意气风发,想想上任后的第一炮打得如此响亮,多好的兆头。下面的人也都对他竖大拇指,说他了不起,一上来就这么有起色,往后肯定是大路堂堂亮。

    马蹋软地易失蹄,人听甜言易入迷。潘宝山知道得意忘形会栽跟头,所以警惕性始终保持着,并没有只是自得,他很快就有了新想法,继续抓工作。

    根据了解,每年九月到十一月间,是传统蔬菜淡季,也就是所谓的“秋淡”,以往这个时候老百姓都闲了。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打个时间差,翻地育秧,选中一些生长周期短、耐热耐涝又容易栽培的速生蔬菜,完全可以多收一茬。

    潘宝山找来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