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九章 换个房间(三更二)(第2/3页)

    之得尽力争取。联想到自身,这么表现为的不就是不断获得迁升的机会?但到底能不能达到目的,谁也说不准,可努力是不能懈怠的。

    努力了才有希望,不努力只有失望。

    潘宝山总是会抓住一切的可能去下狠工夫,就像正要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一事,他也投入了百分百的精力。

    短短二十天时间,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县二百多个大片区粮食种植地的土样,仅用五天时间就全部采集出来,而且隔天就检测出头一天的结果。前后一共也就七天时间,完成了检测任务并确定出各地块所需的成分。之后就是安排基肥和追肥的比例,而且根据大宗需求的配比肥料,又跟县农肥公司联系生产。

    一切都紧锣密鼓又井然有序,赶在水稻、玉米、大豆和夏花生种植之前,完成了各项工作。

    接下来就看十月丰收的成果如何,只是从目前用肥的投入上看,每亩地已经节约了近三十块钱。如果秋收后再增产一部分,那么测土配方施肥的这一做法又会是一大创新。

    潘宝山对这一举措充满信心,继而又把精力转到了夹林,那可是目前工作的中心。

    产业园需要紧抓不放。

    潘宝山关心的是秸秆利用问题,因为这是徐市长的关注点之一,与之最为密切的就是肉畜肉禽养殖区的运作。除此之外还有老王和伏广波的摸索的秸秆粉碎与有机肥混合发酵的问题,如果那也能取得一定成功,事情就近乎完美。

    来到夹林后,潘宝山发现情况都还还可。肉禽肉畜养殖已经步入正轨,养殖户也很满意,看来良性循环不成问题。

    老王和伏广波的研究也还不错,秸秆沤肥还田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但也存在一个问题,秸秆粉碎。

    “我们试验的时候用量少,可以手工切碎,但在实际推广中不可行。”老王说,“用量太大,必须上机器,这就牵扯到费用问题。”

    “潘局长你知道,只要跟钱有关要花钱的,老百姓就不太愿意做。”伏广波道,“一台秸秆粉碎机要两三千,全乡一二十个村子,用就近法来设置,起码也要五台,这就要花一万出头了。还有后期使用时的电费、维修费、人工操作费,也还是要花费。”

    “大概要多少?”潘宝山问。

    “使用比较集中,一台机器一年也花不了多少,要两千多。”伏广波上前说道,“但加一起也不少,五台的话,一年也得一万多。”

    “这事也不难,可以采用市场化操作的路子来解决。”潘宝山道,“粉碎机也就是每年六月底和七月初一段时间,还有十月水稻收割后一段时间集中使用,平常都闲着。可是,如果让它们闲不住不就行了嘛,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赚钱。这样一来,不但能贴补使用费,而且运作好了还有节余。”

    “咋样搞?”老王很感兴趣。

    “把五台粉碎机出租承包,由承包者负责一年中两个时段的一切费用,包括人工。”潘宝山道,“在这两个时段以外,可以用机器为自己搞创收。我想那不难,五台机器嘛,可以更换不同的齿轮,来加工各种粮作物和饲料,市场还是有的。”

    “有有有,确实是有!”老王听后连连答道,“如果搞好了,还可以在乡里搞一个小型加工厂!”

    “这不就行了嘛,弄不好还是一个像样的小乡镇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