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三章 立太子(第2/3页)

      终于告一段落了,李旦问道:“还有本奏么?”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上奏了。

    “没有本奏了,那朕就说一件事。”李旦站起身来,眼睛瞪圆,道:“众卿皆知,立太子之事争争吵吵近十年,难以决断,以致于各种见不得人的事儿层出不穷,朕多次遇险,九死一生。朕思来想去,这立太子一事不能拖,还是早立早好。”

    武则天一朝为了立太子一事争争吵吵近十年,为了当上太子,武三思和武承嗣见不得人的事儿做得很多,多次对李旦痛下辣手,李旦是九死一生。

    “朕有六子,成年者有长子成器,次子成义,三子隆基。”李旦打量李隆基三兄弟,缓缓道:“朕能当上皇帝,皆因隆基之功,若立隆基为太子,是理所当然。然,成器年最长,而曾为太子。如何决断,还请众卿畅所欲言。”

    李隆基非凡了得,把李旦一手推上皇位,要是没有李隆基,李旦不可能当上皇帝。甚至于,他很可能遇害了。李隆基有大功,立他为太子,名正言顺。

    可是,李成器是长子,而且在李旦第一次当皇帝时,就被立为太子,他也有资格当太子。

    群臣把李成器和李隆基瞧瞧,没有人说话。

    两人一个“贤”,一个“长”,各有优劣,就看从哪个角度出发了。这事儿,还真是难以决断,群臣不能不慎重。

    “国老,你以为呢?”李旦只得点名了。

    “这……”立太子这事儿来得突然,狄仁杰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区处,沉吟着道:“一个年长,一个贤明,立长还是立贤皆可,还请陛下裁处。”

    “你……这话不如不说。”李旦很没好气,正因为李旦一时难决,这才找群臣商议,狄仁杰倒好,模棱两可。

    “陛下,臣真不知如何区处。”狄仁杰忙解释一句。

    “张柬之,你以为呢?”李旦问张柬之。

    “陛下,此事真是难决。”张柬之沉吟着道:“若是立长的话,大唐不会有问题,至少会八方不动。若是立贤,大唐将倡大。如何区处,还请陛下处置。”

    李成器虽然不如李隆基有才。却也不错。也是一个精明人。守成绝对不会有问题。

    李隆基的才干不需说的,他已经用他非凡的功业证明了这点,若是立他为太子的话,很可能是又一个唐太宗,唐朝发扬光大不在话下。

    究竟如何选择,就要看李旦怎么想了。

    “姚崇呢?”李旦白了张柬之一眼,你等如没说。

    “陛下,臣以为当立楚王。”姚崇是李隆基的坚定追随者。当即表明态度,道:“楚王英明,才智过人,驰骋疆场,大破突厥,灭契丹,建立不世功勋。太宗皇上如此年岁,还未有如此奇功。若立楚王为太子,大唐必将发扬光大,万国臣服。”

    “没错。”

    “我支持楚王。”

    “楚王必为太子。”

    姚崇的话刚落音。一片附和声响起,整个含元殿嗡嗡直响。

    “姚大人所言固然有理。楚王之才智臣也心服,只是长幼有序,哪有以兄事弟的道理,臣以为当立长。”长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市场,立时就有大臣反驳。

    “没错。一国之道,必立纲常,先长后幼。立太子,必立长。”立时有大臣附和。

    长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力量,响应的大臣不少。

    宋璟立即反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