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回 代差(第2/2页)

    控高速自转和上下摆动,火炮独立的稳定机构使得火炮在射击时基本不受普通海况摇摆影响,海战有效射程内(也就是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二距离)开炮命中率最低也有百分之50以上。即使在电控系统失效后还可以应用人工控制,按照电脑提供的射击参数,手动机械调整火炮角度方位,炮击精度没的说。

    另外现代舰炮讲究火力投送速度,射速慢就意味着下一次开炮时对手已经不在原地了,那么你的火炮射击参数就要改变。对于现代军舰的火控系统来说这不算问题,可对于1949年的军舰来说,射速慢意味着精度下降。152mm马克13主炮每分钟8发的射速注定了他是要打一下瞄一下的蠢物,要是能打中高速移动的西拧号真是叫做天上掉馅饼了。

    再科普一下火炮倍径,76式130mm双联装舰炮的倍径是58倍,而152mm马克13双联舰炮的倍径才50,106mm马克16双舰舰炮的倍径更只有45。由于管状火炮的弹头在炮管内受到推进药产生的气体作用时间愈长,炮口初速愈高,能量愈大,弹道也较为平伸,对射程也有正面的影响,因此理论上炮管的长度愈长愈好。再比较两门同口径的火炮的威力时,倍径的大小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倍径愈大表示炮管愈长,威力愈大。

    76式130mm双联舰炮的58倍口径,实际威力比50倍口径的152mm马克13双联舰炮要大得多。再加上现代火炮的科技水平比起二战提高太多了:炮膛材料和膛线设计都今非昔比;炸药的科技进步;炮弹的毁伤效应计算研究,比起二战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曾经有人做过非官方计算,两门同样口径的火炮,二战时期的那门火炮威力只有现代同口径火炮威力的四分之一,现实差距也许没有悬殊到这个地步,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一点,现代火炮的威力是二战时期火炮无法用口径来简单比较的。

    中日甲午海战时,日本七八条军舰围殴定镇两舰达数小时,定镇不沉……二战时期,三艘英国巡洋舰围攻德军施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从黎明打到深夜,施佩海军上将号重伤不沉,逃逸……,三艘英国巡洋舰一艘重创回港,两艘轻伤不沉……今天的76式130mm58倍径双联舰炮,只要6发炮弹,就能把一艘3000吨级战舰打爆,它是全世界出了名的丧心病狂大威力舰炮……

    整合以上战例和资料可鉴,舰炮的威力上升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军舰的装甲防护能力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