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五回 书籍的冲击(第3/3页)

    的热潮。

    历史上国家的拼音推广工作是走了些弯路的,虽然拼音在1958年大扫盲中大显神通,但是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到1983年才初步决定全面推广拼音教学先行的原则,因为教育部那时终于通过实验,用事实证明了,先学拼音的孩子一年能认识1000个以上汉字,后学拼音的孩子只能认识600多个,几乎差了一半。一年下来,学拼音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能够达到5万字,而不学拼音的孩子只有1.5万字。

    拼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图书馆采用拼音的编序和检索方法,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检索方法。据一个图书馆统计,在同等熟练程度的条件下,过去按汉字笔画编排1000张卡片的时间,按拼音字母可以编排3500张;过去按笔画查200种书名的时间,按音序可以查700—750种。总之,编排卡片和使用卡片查书的效率都提高了3—3.5倍。而且,由于拼音字母的规律性强,不易排错,在同等熟练程度的人员操作时,排片的错误率减少了70—80%。

    新中国第一家推广采用拼音编号的医院里,当患者遗失挂号证前来查号时,往往刚一说出姓名,工作人员就在二三十秒钟内迅速地查到他的病历。很多患者奇怪地问:“难道你们把我们的病历号码都记在脑子里了?”其实这只是汉语拼音的“神通”的一个小小的显示而已。

    二十一世纪根据拼音发展而来的手语教学也被文化部决定大力推广,以帮助聋哑人获得沟通的能力。

    要说小强带来的闲书也不少,最早被491工程选中印制出版的是四大名著的简体版,还有七侠五义,彭公案,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三百余部国内国外经过筛选的小说,这下子猛然间丰富了建国初期市场上的休闲文化读物,国家也将通过大量出版印刷获得丰厚收益。

    新中国,由于小强的到来,此刻百废待兴而又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人人都忙碌的学习起来,拥抱这信息量庞大的新中国,饥渴的学着文化,而闲下来之后的人们也可以去市面上的书店里挑选琳琅满目的小说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