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三十回 四种新药(第2/3页)

    平原卫生署实验所试制青霉素,使用的菌种是1944年留美博士樊庆笙从美国带回的三支玻璃管中的黄色青霉素菌种。由于国民党的科研经费少得可怜,研究所的试制进展极为迟缓。

    历史上,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童村才于1950年9月6日试制成功第一批结晶青霉素样品。

    而现在有了小强带回的各种药厂设备和医药研究实验仪器,青霉素实验所在1950年的3月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批结晶青霉素的实验室制造。

    童村按照中央给的秘密资料里,不断的扩大实验室规模,现在已经开始研制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合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只是目前研究人员非常吃紧,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在连轴转的加班加点的工作着。

    童村摘下眼镜,揉了揉不知是因为疲劳还是因为激动而流出泪水的双眼说道:“目前我们需要研究生产的这些都是最先进的抗生素,连西方都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都没有能够工业化生产出来,还有些药物是西方根本没有研究的领域,就像头孢菌素之类的药品等等,我敢肯定,只要生产出来,一定能销遍全球。”

    身边的这些研究员们一脸的兴奋,使劲的点头,对于他们这些科研人员来说,只要经费充足,器材完备,科研环境好,那就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

    “所长,这些资料据说是最先进的,制造成本也比外国人的要低得多啊。不过这个491工程医药研究所和491工程医药设备集团究竟是在哪里啊?我真想去亲眼见识一下,开开眼。”一名研究员一脸神往的憧憬着。

    童村的心中也对这个491工程医药研究所充满了好奇,那里的天才们是怎么想出来这些方案和制造出这样精良的设备的啊,为什么他们不自己生产而是把研究成果转到浦海青霉素实验所来呢?上级领导称,咱们浦海青霉素实验所是孵化基地,今后还要改名为浦海医药研究院。咱们实验所目前只管把那些天才们的研究成果、资料数据进行消化吸收,再掌握这些了不起的生产设备的操作就行了。那些491工程的天才们没工夫搞这些细致的工作,他们似乎天生是为了创造而生的,对后续研究和科技孵化生产不感兴趣。

    “可是他们已经把最重要的工作全部完成了啊。”童村摇摇头,叹口气,在心里自言自语的说。

    “我也希望能够有朝一日亲自前往那里,一看究竟。”童村答道。

    随着小强带来的药品种类不断增加,新中国的疾病治愈率和医院给药率正在不断上升。而不断上升的医药费用也开始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尽管小强带来的药品价格低廉的如同白送,但是开源增收的工作也要更加推进才行。于是在小强的建议下,更大规模的药物出口开始了。

    1950的香港。

    霍英东此时的青霉素生意已经是红火的不得了了,而更加令他兴奋的是,北边来了人,要他开始准备代理一批新的药物。

    这其中就有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

    比起1928年发现的青霉素,链霉素是1943年才被美国科学家发现的,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则要到50年代中期才开始。新中国此刻拿出这一产品大规模销售,在世界上完全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霍英东见过很多结核病人,医生一般都采用青霉素治疗,效果都不太好,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