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双璧(第2/3页)

    军,抵抗得最为有力的清朝政斧军。怒得八国联军掌握天津卫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烧了北洋武备学堂。

    这些学生,真正得用,要在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另起炉灶,小站练新军的时候儿了。

    这些人才,徐一凡可没打算给袁世凯留着。

    看着杨士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底下学生们议论声音可就更大。

    “禁卫军……这是练新军啊!听说徐大人给中堂上的条陈,要步队十二个营头,炮队三个营头,马队一个营头……要多少将备才能填满?他夹袋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我们要是去,怎么也该闹个队官哇!”

    “只怕难……练新军的器械呢?饷呢?地方呢?不要咱们去了,最后还是一个没下场!”

    “不练新军,将来怎么打仗?湘军老了要练淮军,淮军老了还不得练新军?我看这个事儿,中堂和徐观察是有默契的……饷,我想总有办法解决吧。徐观察是特旨道出京的,还能没有门路?”

    “都读了徐观察的欧游心影录没有?我这两曰可是点灯熬油的在看着。洋人强咱们弱我是明白的,可是没想到差距大到了这种地步!多少小国亡成那样,是真惨。波兰国给瓜分了,听说他们百姓规定只能走路中间儿,不能挨边上走,说怕劣等民族偷东西……我看,不练强军,咱们亡国也得迟早一天儿!”

    “禁卫军,禁卫军……我说,咱们要是真过去,干出来了,旗人会不会来抢这个权?”

    “嘘!噤声儿!”

    后面两张书桌上,坐着两个青年军官,都穿着淮军的五云褂,大帽子端端正正的放在书桌案头。一个眉目灵动,个子高瘦。听着周围沸沸扬扬的议论不住的拧眉毛。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有时听得噗哧一乐,又赶紧低下头掩着。

    和他桌子靠桌子的,是个神情严肃,英俊挺拔的青年。眉毛浓黑如漆,眼睛中的那种锐利逼人,如锥处囊中,像是随时都在提醒别人,这双眼睛的主人的锐气似的。

    他坐得端端正正,双手按照堂规放在膝盖上面。周围人的议论,好像就根本没有进得了他的耳朵。

    那高瘦青年偷偷碰碰他,小声道:“云纵,听见没有?一起子官迷。都想着当官儿呢。一个写了本书的家伙,能练得了强军,能强国?我看,咱们这大清国,这样的人儿还没生出来呢……”

    他声音放得更低,人几乎贴到了那个叫云纵的军官身上:“那帮吃铁杆庄稼的家伙,骑在咱们头上一天儿,咱们做什么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咱们想起来读这个学堂,真是……按照上海人说话,叫做热昏!”

    果然,他的语调,也有一点儿南音。

    那个叫做云纵的军官,眉毛挑都没挑一下。动也不动,似乎没听见他的话儿一样。

    高瘦青年军官的举动,连存心不想管的杨士骧都看不过眼。他停下他本来就没人听的讲述,咳嗽了一声儿:“楚万里!你看看你这样儿,还是朝廷武官的气度么?堂规是怎么说来着,我不是洋教官,管不着你。但是看在我好歹是直隶首道,二品的红顶子,你也得尊敬着我点儿不是?”

    杨翰林微笑发话儿,这叫楚万里的青年军官赶紧坐直,朝杨士骧挤眉弄眼的笑道:“杨大人,您给咱们说的武经,我在偷偷给李云纵夸好儿呢。要是赶在咸同年间,杨大人还不是中兴名臣,也要封个伯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