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一二章 血沃冀鲁边(四)(第3/4页)

    时可以切断津浦路,寻歼鬼子一部。”

    两个人意见统一后,立即上报刘一民和罗荣桓,并随即下达冀鲁边春季反扫荡作战命令。

    考虑到曰军兵力异常庞大,又精心谋算,企图彻底消灭冀鲁边我军,我军主力一旦暴露,势必遭到曰军疯狂打击,主力完成歼敌任务后,必须跳到敌后去,避开曰军的重兵合围,搞不好冀鲁边根据地就可能再次沦陷。而且曰军全面占领冀鲁边后,很可能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鲁西、冀南,一旦让曰军阴谋得逞,根据地必将面临极大困难。因此,曾中生在给刘、罗的电报中,请求刘、罗命令山东我军各部发起攻势作战,迫使扫荡冀鲁边的曰军抽兵增援,减轻冀鲁边我军的压力。

    接到曾中生、蔡中的电报时,刘一民已经把指挥部搬到了灵璧双沟镇。

    这双沟镇是泗洪的第二大镇,“鸡鸣两省,犬吠三县”,在这里便于指挥我南下部队经营皖东北和苏北地区。

    这个时候的双沟镇,虽然经历过了一次曰军大扫荡,但是当时曰军急于追击八路军,只是匆匆路过,来不及过多破坏。曰军过后,跑老曰的居民、商人重回家园,市面还相当繁华。东西山头庙宇矗立,10多家酿酒糟坊建于市街,数十家商店、旅店分布两侧,青条石街道,酒香浸透了每一座古老的院子。

    刘一民之所以把指挥部迁往这里,还有个因素,那就是郭沫若先生率领十几个来自大后方的艺术家们辗转到了苏北。虽然刘一民曾经出于安全考虑婉言谢绝,但这些艺术家们硬是缠着郭沫若,要到前线来慰问部队,为抗战出一份力。这些艺术家都是国宝级大师,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刘一民综合考虑,选中了南临淮河、东频洪泽湖的双沟镇,期望着能让这些颠沛流离的艺术家们有个舒心的创作环境。

    这天早上,刘一民准备陪这些艺术家们去游览一下双沟镇的报恩寺。正要出门,[]风拿着曾中生、蔡中的电报就进来了。

    看完电报,刘一民面沉如水,走到地图跟前,沉默不语。

    []风建议道:“师长,曰军兵力过于庞大,教六旅、新六旅很容易陷入曰军重兵合围,应尽早命令曾参谋长、蔡主任率主力突围,迟了,曰军就可能不断缩小包围圈,最后将我主力困于包围圈中予以歼灭。我军虽然有地道可以依仗,但是地道不是万能的,不能心存侥幸。”

    刘一民此时心里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千算万算,还以为曰军为了对苏备战和攻占南昌,不得不将重兵集团各师团分调各处,万万没有想到曰军来了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冀鲁边杀了一个回马枪。曰军这种手法,简直和历史上对冀中根据地的五一大扫荡没有两样,都是提前隐蔽作战意图,远距离调动部队,发起突然袭击。

    好在冀鲁边的教六旅、新六旅战斗力比冀中我军强大的多的多,又有教二旅在鲁西策应,不然的话,冀鲁边我军就只能象历史上的冀中我军那样,分散突围了。

    再往深层次里一琢磨,刘一民就明白了,曰军这是要速战速决,快速回复对冀鲁边、鲁西、冀南、冀中的占领,强化华北治安,为他们的北进或南下政策扫清障碍。因为时间不等人,德国人已经在磨刀霍霍,时刻准备闪击波兰,曰军必定要在北上攻击苏联或南下攻击英美中做出选择,配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