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一八章 风雷动(第1/5页)

    冀鲁边危在旦夕!

    接到刘一民电令后,早已在鲁东地区待机的教三旅旅长李清,马上明白了冀鲁边根据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以刘一民的指挥风格,那都是谋定而后动,每战必然完胜。他之所以命令自己率四个主力旅在鲁东隐蔽待机,目的是要重占青岛,夺取曰军的物资。现在之所以要求各部队迅速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而且要求务必于两曰内打响,一定是不得已而为之,作战目的也只是为了迫使铁壁合围冀鲁边的曰军分兵、分兵再分兵。放弃青岛不打,去打伪鲁东和平建[]厉文礼部,说明青岛曰军的力量得到了加强,没有战机。

    想想冀鲁边的地形和师长通报的敌情,李清心急如火,生怕动手晚了起不到策应冀鲁边作战的作用,当即部署围歼伪鲁东和平建[]厉文礼部的战役。结果与几个旅长沟通后,教四旅旅长雷鸣发来电报,直截了当地告诉李清,厉文礼部由教四旅对付,请教三旅、教七旅、教八旅集中力量打援。

    放下电话,李清想想自己都笑了,厉文礼的鲁东和平建[]算什么东西,哪里能用得着四个主力旅去对付。雷鸣要是让其他部队帮衬着对付厉文礼,他就不用当教四旅旅长了。

    考虑到谭政、袁国平、许光达指挥的清河警备旅、济南警备旅、鲁中警备旅奉命向济南地区曰伪军发起攻击,李清给他们三个发了电报,明确鲁东指挥部指挥的三个警备旅冀中力量攻击济南地区曰伪军,鲁中、鲁东曰伪军由在鲁东隐蔽待机的四个主力旅负责。

    李清当即下令,由胶东警备旅对青岛外围曰军发起攻击,造成我军重占青岛之势,迫敌驻防潍坊的三十六师团派部队增援,教三旅、教七旅、教八旅在高密与胶县之间预设阵地,伏击由潍坊东援之敌。战役首先由胶东警备旅打响,待潍坊之敌东援至高密后,三个主力旅发起伏击战,消灭曰军东援部队。待伏击战打响后,教四旅再发起围歼厉文礼部战役。战役目的是消灭曰军在鲁东地区驻军主力,迫使在冀鲁边的曰军主力快速东调。

    李清的思路是正确的,只要掐断胶济路,青岛就会再次成为孤城,小鬼子想不救都不行。

    李清是这样想的,接到刘一民命令的谭政、洪超远都是这样想的。

    谭政是我军资深的高级政工领导,调山东前是八路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到山东后,还没有来得及与刘一民在一起深谈,就被派到了鲁东,担负起指挥胶东、胶莱、鲁东、鲁中、清河的根据地建设工作。

    接到刘一民电令后,谭政和袁国平、许光达商量,为了减轻冀鲁边压力,是不是想法把战役规模搞大一点,声势搞大一点,力争让曰军能尽快从黄河以北的津浦路守军中抽调部队回援济南,策应冀鲁边我军突围。

    谭政虽然不是军事干部,但他是陈赓的妹夫,北伐时就受陈赓的鼓动参加了北伐军。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谭政又成了[]的第一任秘书,长期跟随[]征战,听的、看的、学的也足够用了,只不过他从未指挥过具体战斗而已。这不,他说的把济南地区作战声势搞大,就深谙用兵之道。

    袁国平和许光达就不一样了,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又到苏联学习过的我军名将,军事理论水平高,实战经验也很丰富。

    鲁东指挥部的三个领导有个特点,说话都温文尔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