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二一六章 重回西安(第2/3页)

    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又被秋雨泥泞阻挡住了。一来而去,莫斯科的防线建立起来了,德军再想攻占莫斯科,就已经不可能了。二是天气帮了苏联红军的大忙。俄罗斯的冬天比华北的冬天冷多了,枪栓都拉不开。苏联人长期生活在那里,家家都有棉帽、棉靴、棉大衣,制造的武器傻大笨粗,精密程度赶不上德军,但是便于艹作,坦克、汽车以柴油发动机居多,不怕严寒。而德军,原来的计划是在冬季到来前结束战斗,根本就没有给士兵们准备军大衣、皮靴、皮帽之类的装备。现在战争打到了冬季,这些越冬装备一时半会儿哪里能准备的急?又哪里能够足额运到前线配发到每个士兵?德军的坦克、装甲车、汽车又都是汽油发动机,武器又很精致,这样就出现了装甲车辆趴窝、士兵的枪栓拉不开、大批士兵冻毙的情况。从这点上说,此时的德军已经不战自败了。三是斯大林这次选对了人,让朱可夫担任了莫斯科战役的总指挥。要知道,苏联红军之所以在开战之初东西两线全部败北,固然有敌人突袭、战略战术失当等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斯大林搞大清洗自毁长城,把红军的骨干军官杀的太多了。这是斯大林作孽,他不打败仗谁打败仗?但是,苏联毕竟是个实现了工业化的大国,红军战士的文化水平较高。经过一段战场磨练后,那些有文化的军官就会成长起来,苏军的战斗力还会再次提升。朱可夫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个朱可夫就是诺门罕会战时的第一集团军司令,头脑清楚,英勇善战,我看他是苏军中凤毛麟角的将领。由他指挥莫斯科会战,又是倾举国之力会战,已经被严寒折磨得不成样子的德军,自然是要失败的。其它原因就不用说了,仅仅这三条原因就足够了,莫斯科会战必然以苏军获胜而告终。

    张闻天急切地问:“刘一民同志,按照你的分析,是不是苏联红军此次可以一鼓作气将德寇驱逐出苏联?”

    刘一民摇摇头,叹了口气,说到:“没有那么容易。要知道苏联红军主力已经丧失殆尽,就是这次莫斯科会战,也没有力量达到他们预期目的。苏联要想把德寇赶出苏联去,路还远的很。而且仅靠苏联是不行的,需要英美在欧洲战场配合。要知道,小曰本虽然猖狂,但是他们和德军比起来,那还差点远。德军陆军是开着坦克汽车打仗,曰军陆军是赶着驮马打仗,比不起的。如果没有英美的配合,希特勒再不犯战略错误的话,现在的苏联红军整体上说怕是已经不是德军对手了。所以,后面的战争里程还长远着呢,没有个一年、两年,苏军是不可能打败德军的。不过,长远看,苏军一定能够战胜德军,甚至攻占柏林。原因很简单,德国人和曰本一样,人心不足蛇吞象,犯了四面开花、战线过长的常识姓错误。”

    主席是大战略家,刘一民说的他已经考虑到了,只不过刘一民说的更系统一点。这不,他马上要刘一民谈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的走向,英美到底能不能守住东南亚。

    刘一民的回答让所有人震惊,那就是英美守不住东南亚。

    主席的眉头皱了起来,询问原因。

    刘一民从兜里掏出烟来,给主席点上,自己也点了一根,美滋滋地抽着,然后报告说原因很简单,曰军攻占东南亚的部队虽然装备远远落后于英美守军,但是各级指挥官都是从侵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