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98章 还需要扩军(第2/5页)

    边,也会念歪了。全民做主的理念,到了下边经过那些人的一番话语,就会变成被代表了。

    就像孟享手中的基地一样,孟享宁愿走一步稳一步慢一些,也不愿意留下祸根,到时候处理起来更麻烦。

    “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士兵和更多的军队!”在先锋军开始朝着60万的数字靠拢的时候,范种等人都担忧过武器装备的问题。虽然战区内的军工厂已经开始生产7.92毫米和9毫米子弹,但产量只够满足两个师的需求。其他的还需要进口。越来越庞大的军费开支,让他们一直担忧。

    孟享为了安他们的心,给出了背后的势力可以满足一百万军队规模需求的解释。这让范种又提前考虑一百万军队的规模编制了。

    “征兵需要一个人口基数,河南、安徽、苏北地区向来是兵源大区,如果再占领了那些地方,那先锋军就可以有半国之力了。”唐药师对此也是赞同。

    之前,他们也同意孟享提出的占据西北,徐徐谋图中原的做法。但在武汉外围的防线被曰本人突破,兵逼武汉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对比着曰本人对先锋军的无奈,武汉外围被攻破是一个转折。中央军的权威的轰塌比老蒋等人想象的更加严重。几乎是这个消息传出的同时,一些地方大佬开始向着先锋军这边倾斜了。有的甚至打算直接加入先锋军。而许多民众的态度也就此发生了转变。先锋军守住了曰本人的攻击,证明着第七战区虽然身处险地,但安全却是有保障的。

    而中央军大军云集的武汉竟然被曰本人再次攻进来,使得安全姓大减。不得不另许多人考虑他们的选择。

    正是这种态度的转变,使得敏锐把握到的唐药师更加倾向于先收复中原。

    得中原者得天下。这样的说法虽然不是很恰当,但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九州之中心,它的战略地位历来是为国人重视。但同时那里也成为了逐鹿之地,战乱之所。尤其近现代时候,中原之地早就不复当年的辉煌。

    战乱中生存下来的民众的思维方式,也早就没有了当年的富贵之气,礼仪之邦的影子。后世一些民风不佳的风评也不是没有缘由。毕竟历经战乱,能活下来的人各种手段都会用出来。帮着曰本人打汤恩伯其中的缘由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的。

    但无论怎样,中原的战略地位却是没有改变。占据了中原后,可四面出击。当然也会四面受敌。不过,只要有了实力,就是剩下你打别人的份了。所以,范种才提出了扩军百万的建议。

    孟享对此提议也是动心,此时的两淮之地还没有经过黄泛区,依旧是产粮食大区。中原地区经过中原大战后,此时也在慢慢的恢复。他们还没有经历后世的几次战乱和灾难,还不至于元气耗尽。最重要的是人口。

    人口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抽出军队。如果是向西北和东北开发,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口支持。

    无论是东北也好,还是西北也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要想很快的稳定那些地方,并有所产出,而不仅仅是消耗拖累,就只有通过大批的移民慢慢去改造。仅仅依靠当地的人或者依靠军队是不够的,没有足够的人,什么开发都谈不上。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也需要有更多的主流民族去平衡。东北地区即使考虑到生态平衡的因素,依旧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