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87章 搜集文物和江浙根据地的扩张(第2/5页)

    就有邓御夫编纂比《齐民要术》还要详细的的《农历》的一部分。

    当年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翰林院,翰林院中无尽的藏书很多被焚为漫天的纸灰。《永乐大典》被抢的抢、烧的烧、盗得盗,翰林院最后是剩下了64册。要知道永乐大典共有10095册,远不是删去了大量科技和军事等著作的阉割版的《四库全书》可比。

    虽然后来经过了多方搜集保护后,到了34年,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手中也不过才有93册残本而已。后世孟享曾记得永乐大典现存的400余册也是分布在8个国家。

    先锋军占据了北平后,当初要要运到美国去的六十多册《永乐大典》,被返还了回来,从曰本人手中有夺回了2册。加上这5册的意外惊喜,先锋军手中已经掌握有百册了。

    不过,还有陆续的《永乐大典》被收集到先锋军的手中,因为这次的文物收购和兑换不止是来自民间,即使官方,也早就采取了这些兑换。不过,他们需要的不是粮食,而是武器。

    德国人是最早和先锋军合作的,他们官方的那些华夏文物大多数还给了先锋军。而先锋军只是把自己的那些bf-109b飞机、iib型潜艇等武器也送给了德国人而已。其中就有12册《永乐大典》。

    等到法国人投降后,这样的交易也在进行,先锋军的一些ju-88轰炸机和斯图卡d飞机就直接换成了凡尔赛宫中的华夏文物。其中《永乐大典》就有9册。

    其他国家诸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当年曾入侵华夏的,一样被德国人调解着,用点军火收回了当年的华夏文物。又发现《永乐大典》8册。

    就连英国人,也乐意用那些华夏文物换取先锋军的武器和态度上的支持。华夏此时还保持着中立。但英国人也知道先锋军左右着未来华夏的走势,如果华夏彻底倒向了德国人,不要说东南亚,即使印度也有危险的可能。所以先锋军仅仅用一艘斯科特驱逐舰。就换来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皇室中收藏的大多数华夏文物。

    当然也有还一些没有归还,但这些需要慢慢的收回来。前线虽然紧迫,但英国人还没有到哭出来的时候,孟享自然也不着急。这一次从英国人官方手中取得的文物就不少,仅仅《永乐大典》就有37册。

    “没想到啊!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多!”这些年负责《永乐大典》收集和考订的袁同礼和赵万里等几人见到摆在他们面前的这一百多册典籍,不由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而更多文物的回归成了华夏的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郭沫若对于文物考究较多,虽然人品很难让人认同,但真实的学问还是有的,也算是扛旗的人物。此一次在众人的推举下,由他牵头组织人开始整理这些文物。

    华夏文物一直得不到特别的珍惜,除了一些历史姓的原因外,文物过多,无法妥善保护是一方面。孟享在一边派人学习英法等国保存文物的一些先进方法,一边也是头疼海量文物的保护上。

    文物保护和修缮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的。单靠国家是不够的,民间的力量也需要加入进来。但民间的力量加入进来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市场,从而诱发大量盗墓的产生。不要说后世,即使在此时,洛阳等地的盗墓就极其猖狂。这些文物很多又流向了国外,其中以曰本人居多。

    这些盗掘损失的其实不仅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