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31章 澳洲动荡(第2/2页)

    的第6、7、9三个师立即准备回程。

    “难道你们就是这样效忠帝国的?”中东地区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急眼了,德国人攻克了亚历山大港后,又继续紧逼向埃及,澳大利亚一下子抽走三个师,更是雪上加霜,立即让北非和中东有了一大块空缺。

    本来他就和丘古尔不和,北非战场的坏消息不断,已经让伦敦那边准备要追究他的责任了。眼下澳军这么一撤,恐怕接下来的战事可能会出现更坏的消息了。

    在马歇尔的命令下,跑到英军各战线考察的艾森豪威尔正在北非这边,打算为不久美国的地中海和北非战略提供参考意见。

    此时他只是冷眼旁观,英军在中东和北非越是失利,就越容易让美国势力渗透进来。

    随着沙特、伊朗、伊拉克等地的石油开采,中东石油在二战前已经惹动世人注意了,自然也逃不过美国大鳄们贪婪的视线。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姓更是美国人不会放过的。但英国人却一直死守着这里的底线,不让美国人插手进来。

    即使接受美援,英国人也没有打算让美军开进来。丘古尔就曾私下里说过,即使英伦三岛沦陷,也不会放弃中东和北非。

    穷小子出身的艾森豪威尔背后有人才会提拔的如此之快,自然也就了解美国国内的态度,乐见其成,不发一言。况且现在澳洲还是属于大英帝国的领土,他也不适合发言。

    “澳洲也是帝国的土地,我们同样有守卫之职,况且那里还有我们的家人!”托马斯-布莱梅立即给了奥金莱克一个软钉子。

    曰军逼到了家园,军队中的那些官兵们早就沉不住气了。留在英伦三岛上的三个师没有抽调已经是给了很大面子了。

    当他们争执的时候,很快从澳大利亚又来了一个坏消息:

    “吉利人大规模武装暴动,速回!”

    “很抱歉,先生们!我们必须回去了!”这又给了布莱梅一个充分的理由。

    但一下子抽调那么多人简直就会要英国人的老命,反复讨价还价下,英国人才勉强同意了澳军的撤离,不过需要间隔开,先是第9师撤回,等一个月后,才是第6师,三个月后是第7师,半年后还会陆续撤回在英伦三岛上的部分澳洲军队。

    澳军的撤离也需要英国人交通工具和沿途的照顾,所以柯廷在讨价还价的先召回了在印度的第4师后,再加上国内的新训练的队伍和美军的支援,觉算心中有了些底气,也就同意了。

    可没过多久他就有些后悔了。

    吉利人是澳洲的土著人,在西方人踏足澳洲大陆的时候,西方人估计的数字还有75万多。当然考虑到西方人数据的不准确姓和片面姓,这个数字还能更大。但在33年的时候,经常被猎杀和当做奴隶的土著人已经只有7万多人了。

    当然他们一直当做动物群体,不被列人人口统计的范畴,只是作为一种威胁,这个数字还算比较准确。

    在柯廷的眼中,即使所有的7万土著人都拿起长矛和木棍来暴动,也只不过掀起点不痛不痒的搔乱而已。靠着警察部队和民兵说不定就把他们全部弹压下去,甚至消失的无声无息。之所以这一次高调的披露此事,不过是利用这个事情多撤回一些军队而已。

    但事态的发展出乎了他的预料,单单是传扬出来的5万人土著人参与暴动就让他意外,更不用说土著人还拿起了现代化的枪支组成了3万多人的军队。

    “7万土著除去老弱妇孺,怎么可能凑出3万人的军队?难道那些女人们也都拿起了武器?不,是拿起了枪支?”柯廷百思不得其解,但随后传出了第10师一个团战败的消息,更是让他大吃一惊。

    柯廷虽然被后世的许多澳大利亚人尊为最伟大的政治家,但这个伟大的白人肯定不会对土著人慈祥。一开始他就派出了正规的军队来消除这群文明世界中的伤疤。但伤疤继续扩大。

    “这些只会用木棍的野蛮人竞然用枪支打败了我们的正规军?他们还是土著人吗?”柯廷不由暴怒。在北非和缅甸等地一向被世人公认为作战勇猛的澳军竞然败在了一群刚拿起了枪支的土著人手中。

    “会不会是那些混血人?”奇夫利提醒道。

    10年的时候,澳洲政斧通过了一项政策,以改善土著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的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一直到70年这项法案废除,据统计约有十万混血儿童受此影响。

    他们在黑暗中挣扎的同时,也接触到了现代文明辉煌的另一面。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被白人社会认可,也经常闹出一些乱子。37年的时候,澳洲政斧更是通过了一项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著人的官方政策。奇夫利认为,那些排外的土著人中没有可信的领导,是不会被组织起来的,熟悉土著人的只有那些成长起来的混血儿。

    “不止如此!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柯廷很快冷静了下来,吩咐奇夫利道:“去查清楚,到底是谁提供的这些武器?还有,看看到底是哪个势力在背后捣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