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章 断路(第3/7页)

    ,那么这一带是不是有座庙什么的,姨爹说有啊,说完朝着不远处的山上一指,说就在那里,叫天子殿。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座山的山顶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建筑,虽然多次来过涪陵,我却还是第一次知道这座庙的存在。我问姨爹那天那个和尚是不是这个庙里的,他说应该是,因为和尚离开的方向就是朝着庙去的。我说那好我们去拜访一下。

    上山的路比较不好走,但是也算别致。因为在路上除了稀稀拉拉的各路香客之外,我们还能顺带着欣赏一下这一段我不曾留意的长江。从上香客的数量来看,这座庙宇大概香火不算很旺,相对于罗汉寺华岩寺等,萧条了不少。进了庙门,我们一人买了点香,打算既然来了,还是对菩萨尊敬一点,上柱香再说。我不是佛家人,但是深知佛家的大德,于是也是非常尊敬。上完香以后,姨爹拉了拉我的衣袖,对我说,就是那边那个和尚。

    于是我见到了那个和尚。一个坐在好像厢房一样的门前,带着老花眼镜,一边用手指沾着口水,一边翻阅佛经的老和尚。他头顶香疤的数量告诉我,他习佛已然多年,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和尚已经在庙里不会担任什么职务,而是潜心修佛,心静如水,宠辱不惊的看待天下苍生了。我心想既然这个和尚车祸当天按姨爹说的,一直留在现场,等到警察走后才上来说了那句没头没尾的话,这说明第一他是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第二他是故意等到人走后来告诉我姨爹知道的。基于以上两种判断,我想我也自然不必对他有所隐瞒,在行内来说,若是要想把事情解决好,必须要坦诚相对才是。

    于是我拉着姨爹朝着老和尚走去。在行礼打过招呼以后,他看到了我的姨爹,并且表情上告诉我,他认出我姨爹是谁了,也知道我们是要来干嘛的了。我对老和尚坦诚了自己的身世和职业,希望他能够以出家人的慈悲为怀,替我和我姨爹解惑,因为他一定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如果要跟那个断路鬼硬碰硬,势必不会是好结果,只需要他稍微提点一些线索,我也能在后边操作的更顺利一些。老和尚听完我说的话,微笑着递给我一本书,那本书是个手抄本,年代并不久远,和尚从他身上的布袋里拿出,应该是他自己手抄的。他始终没有说话,面带微笑,即便不是大德,也一定是个高僧。我想他的举动大概是要告诉我,你先别问我问题,先看看这本书再说。我和姨爹对望一眼,心想这样也好,至少人家还要搭理我们。于是我坐下,开始读那本书。由于有大量的古文,我并不能很好理解。在接下来的将近一个钟头,我一直在与这些文字搏斗,读完以后,也渐渐明白了这位和尚叫我看书的举动。

    从那本手抄的《法雨散记》里,我了解到了这座庙的由来。天子殿本名“法雨寺”,始建于唐代,从年代上来说,在整个大重庆都算的上是老资格的寺庙了,坊间称其为“天子殿”,是因为清代的时候,康熙皇帝曾经巡视这里,于是“天子殿”的名号就此传开。于是我才想起进寺门的时候,看到牌匾上那几条巨大的镀金盘龙,一般的庙宇都是修行之地,极少有和尚敢把封建王朝象征着皇权的龙用在自家的建筑上,几百年下来因为交通等因素,这里俨然成了一个静看天下的场所,和尚们自给自足,少了尘世的干扰,修行就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