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93章 推心置腹(第2/2页)

    臣复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们平反昭雪。朕这就下旨······”

    赵子良连忙拦住他:“陛下莫急,待臣与朝中大臣们商议一下,草拟一份需要平反昭雪的文臣武将名单,让待诏翰林拟好诏书之后呈现给陛下过目,陛下再用玺不迟!”

    “是是是,是朕太急切了一些,这种事情总是要与大臣们商议的!对了,姑丈刚才不是说要向朕禀报这次朝会的过程和决议吗?”

    “是的,那臣就跟陛下详细说一遍!”

    “······主要就是这两点,举办科考会试和发兵救援襄阳,户部尚书刘晏说户部没钱了,连举办一次科举会试的钱都拿不出来,这就让臣不太相信了,臣只好派人查户部的账目,太子殿下也是赞同的,陛下身边的俱公公等人也都赞同;另外,臣决定把陛下身边的神策军派去襄阳救援哥舒曜,宫禁的安全暂时由左金吾卫负责,左金吾卫大将军吴凑是陛下的舅舅,想必陛下对他应该还是放心的吧?”

    李豫点头道:“让左金吾卫护卫宫禁安全也是可行的,朕对吴凑这个舅舅当然放心!只是······姑丈,为何一定要让神策军去平乱?朕身边的亲信护军可不多,调走一支就少一支啊!”

    赵子良问道:“陛下,这几次叛军打来长安时,神策军的表现如何?只怕不尽人意吧?这些兵痞在京城之中呆得太久了一些,把他们留在陛下身边,陛下的安全反而令人担忧!”

    李豫想了想同意了:“你说得也有道理,好吧,就这么定了!吴凑那里,要不要朕派人去说一声?”

    赵子良道:“这倒是不必麻烦陛下,陛下既然已经退居深宫,最好是不要插手具体事务了,以免被某些人抓住把柄做文章!”

    在赵子良与李豫说话期间,独孤贵妃始终坐在一旁听着,从未插嘴一句,只是不停地给他们添茶添水,始终带着微笑,这让赵子良对这个女人刮目相看,也难怪李豫对其宠爱有加。

    李豫本来要留赵子良在宫中用膳,赵子良以政务繁忙为由推脱了,临走之际对李豫说道:“陛下,臣观贵妃娘娘仪态端庄、贤良淑德、不干朝政、也不树外戚,足以母仪天下!”

    李豫笑道:“这事朕以前就想过,也曾提出来试探大臣们的反应,但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啊,原因嘛······算了,此事以后再说!”

    皇室的八卦自然有人议论,赵子良当然也听人说过独孤氏的事情,独孤氏十多年前曾做过太监李辅国的妾,就是这个经历让大臣们认为她没有资格做皇后。

    赵子良道:“臣听人说过一些独孤贵妃的过往,但臣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障碍,就以臣为例,臣的王后陈氏嫁给臣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十一岁的女儿,臣还不是立了她为后?当初立后之时,西秦大臣们也曾经强烈反对,但是臣还不是顶住了压力!只要不违背基本的道德、不违背礼法就行了!陛下若真要立贵妃娘娘为后,臣绝对支持!当然,这里面有太子这个储君的问题,若是立了独孤贵妃为皇后,太子就不是嫡子了,在这件事情陛下犹豫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啊,姑丈,其实朕心里苦啊,委屈啊,朕这一生就喜欢两个女人,一个是独孤氏,一个是太子生母沈氏,可是沈氏如今已经不知所踪,朕想要立独孤氏为皇后还受到大臣们的阻扰,在外面还受到叛军们的威胁······”

    赵子良带着对李豫的同情离开了皇宫,今天这次与李豫的交谈让他对李豫这个人的看法大为改观。

    回到摄政王府后,赵子良立即开始投入了处理大量朝廷奏章的繁重工作中,一本一本奏章被他用蓝色毛笔批阅之后放在一边,处理一堆奏章之后,赵子良发现有两本奏章是上书致仕,所为致仕就是退休,上书致仕就是是申请退休。一个是中书舍人柳祝同,另一个是左散骑常侍韩毕昭。

    刚刚批阅奏章完毕,侍卫就走进来报告:“大王,白琇珪、张献诚和骆元光到了!”

    赵子良放下毛笔对侍卫说道:“先让白琇珪进来吧!”

    “是,大王!”

    不一会儿,一个面色肃穆的中年文官走了进来向赵子良拱手道:“司农少卿白琇珪拜见大王!”

    赵子良起身笑道:“琇珪啊,来来来,陪本王走走!”

    “是,大王!”

    两人从正厅走出,来到院内花园中,几个侍卫远远跟着。赵子良问道:“你是何时从徐州调来长安的?”

    白琇珪说道:“广德二年!那时朝廷召李公光弼来长安任职,但当时皇帝身边多佞臣,李公担心遭到迫害,就以身体欠佳为由上书婉辞了,后来皇帝又下旨让李公任东都留守,李公也畏惧朝中奸佞的实力不敢启程,因长时间忧虑朝中奸佞当道和天下局势而积劳成疾,不久就一命呜呼了,此后朝廷就征调了下官来长安任司农少卿,下官想这也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职务,想来那些奸臣们也不会在意我这个小官,因此就携家带口过来了,毕竟这个可是一个朝廷正式官员”。

    赵子良一愣,没想到白琇珪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过想想白琇珪的出身,他就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