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一十一章 讲故事(4600字)(第2/4页)

    都无法赚到的钱?”

    “以84年的眼光来看,是这样的,但你同样需要看到,84年的我既然赚到了这么多钱,国家允许我赚到这么多钱,那说明中国的改革是真正的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我想,用不了一生,只要20年的时间,中国人的收入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现在赚到的钱,也不会有多么显眼了。”杨锐非常政治正确的褒奖了改革开放。

    今时今日,能向老美吹牛说我的改革开放多牛多牛的,都是中国好同事。/p>

    因为杨锐吸引眼球的经历,凯蒂郑重其事的做了记录。

    完成这项工作,凯蒂明显轻松起来,喝了点咖啡,笑着道:“那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关于你的PcR的发明,你是怎么想到?我咨询了几位专家,他们都表示,你的PcR的设计非常巧妙……”

    凯蒂将这个问题例行公事的问了出来,并没有指望杨锐给出多么好的回答。

    然而,杨锐却为这个问题准备了很久。

    他不自觉的正襟危坐,再稍微放松一点,继而认真的回答道:“与其说巧妙,不如说是简单与幸运。”

    “为什么这么说?”凯蒂稍微有了点兴趣。美国人就喜欢简单和幸运,如果一名健壮帅气的年轻小伙子不爱读书,就凭突发奇想的一个念头,就变成百万富翁,或者获得勋章,那就是最令人向往的美国梦了。

    杨锐面对美国的大众媒体,并不去谈真正的PcR所遇到的困难与复杂,纠结与风险,就顺着美国人的爱好,先开玩笑似的道:“你询问的那些专家,当他们PcR的设计非常巧妙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说,我怎么没想到!”

    凯蒂一愣,哈的笑了起来,并且将这句话写在了本子上。尽管有录音机,她还是要将之标注出来。

    杨锐微微的笑着,说:“PcR的原理并不难,但要将它做出来,是需要一点‘顿悟’的。”

    凯蒂很快就理解了顿悟的概念,好莱坞明星信佛的不少,记者做不到博学,少说也是多闻的。

    杨锐由此讲起了故事,道:

    “最早有PcR的点子,应该是83年,那个时候,我正在给捷利康做辅酶Q10的设计,也因此得到了一间小小的实验室。实验室在我的学校里,叫做西堡镇中学。西堡镇属于河东省,周围有很多的大山,我的学校也不例外,它坐落在半山腰,每次去学校,都要爬一个大坡,爬的累死。”

    “不过,爬上了坡,风景也非常好。我的家乡有很多的梯田,还有很多弯弯曲曲的路,路很窄,但很长,弯度很大,就像是Dna一样。”

    “当时,正是我对基因最感兴趣的时期,有关于Dna的各种信息,就在我的脑海中跳动。我就想,Dna就和这些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样,而山路,一座座山的山路,其实自有相似的地方。”

    杨锐稍微停顿了一下,让女记者消化片刻,继续道:“每座山的山路,都有它的特色,但是,每座山的山路,其实都有一些地方,是相同的,比如一个拐弯,一段直路,基本相似,如果一座山的山路上半截,与另一座的山路上半截,在这段相同的地方互换,你并不会觉得突兀。”

    女记者这下子听懂了,惊喜的道:“就和PcR的原理相似。”

    “没错,PcR是用内切酶,取下一段Dna,然后借引物来复制,就像是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样。”杨锐很满意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