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55章(第2/3页)

    郁而死。

    可当时围绕着太武汉化改革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

    崔浩之死,表面是因为修国史的事情,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崔浩是改革的先锋,是太武改革的重要谋臣,所以他一直是反扑势力瞄准的靶子。

    从某些方面来说,崔浩就是李。

    大唐这些年推行新政无数,涉及各个方面,李在其中绝对是谋主。

    大唐的贞观新政,其改革的力度,不亚于太武的汉化改革,得罪的利益集团也是强大的。

    崔浩为什么会死?

    因为他是改革先锋,改革的设计师,因此所有人都盯着他。当有大量的人以你为敌的时候,你犯的小错,也会被大肆宣扬,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盯着。

    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会被暴露,小错也难以掩饰。

    李世民确实几次三番的又邀请李回朝,尚书令的位置依然替他留着。

    可李坚决不受。

    现阶段,来自皇帝的猜忌可能极小,更大的还是来自那些改革中受损的利益集团。站在后面摇摇扇子就好了,没必要自己亲自冲在前面。

    况且,李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经营更多的人脉,拉拢更多的盟友,也化解下那些敌对者的敌意。

    灞上李家这些年展这么迅,并不是只顾自己展自己赚钱,李家一直都拉着许多盟友的。不说来自山东的那一票勋贵们,他还通过联姻,与山东士族接近了关系,利益捆绑。还有关陇豪门以及江南士族,甚至是商贾和普通士人等,李都在四处撒好处。

    多一个朋友多条路。

    少个敌人少支箭。

    如崔浩那样的,做为太武帝的鹰犬,忠心耿耿,让咬谁就咬谁,结果呢,得罪了无数的人,最终不但害的他自己家族被满门抄斩,甚至让范阳卢氏太原王氏等许多汉族豪门与他联姻的家族跟着被抄灭。

    他可不希望哪天李世民杀了他,过个几年又喊一句李可惜,悔之晚矣。

    朝堂上有李世民有太子有房玄龄杜如晦有长孙无忌有马周有魏征这些人就足够了,他们都是坚持推行改革的人,李虽然是改革的总设计师,但不一定非要呆在朝堂主持嘛。

    相比起留在朝堂,李认为自己好好的赋闲在家,多展下经济,与各大豪门等利益捆绑起来更重要。

    “宾王,你留在朝堂,我在野,也是一样的。”

    马周听了李一席话,也明白了许多。

    “贞观新政,改革变法,你是功。就算你不留在朝堂,也不会有人忘记你的功劳的。不过你离开,但也能让你少受些关注,不用成为集火的靶子。”

    “是啊,你在朝中继续推行改革。我呢,就深入敌营,跟他们去交朋友,化敌为友啊!”李笑着说道。他一直信奉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他提出来的那些改革新政,确实得罪了不少人,但他也相信,自己有办法,让这些人跟着享受到结盟的利益好处。

    跟着他李,有钱赚。

    封建诸侯,大家有机会为自己的家族争取到自己的领地。展工商,大家能成为大唐的资本家。

    马周认真道,“文远放心去做,我在朝中定会为文远方便。”

    李笑了。

    这话才是他想听的,“这次回朝,陛下准备让你任何职?”

    原来马周是尚书右仆射兼户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