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26章 选秀(第2/3页)

    就不能再离开了。

    “四个。”张超坚持。

    崔莺莺看了丈夫一眼,“三十个。”

    “四个。”

    “十二个,不能再少了。”

    见十三娘不肯再让,张超也只得无奈点头答应。

    “宫廷里人员稍精简一些,不用那么多人。”

    张超主张能够外包的东西,就让外面做,不必样样都皇宫里自己做。

    一个皇宫,弄的上万人,这就太过了。

    其实哪用的着这么多人。

    现在宫里太监也不少,张氏皇族应当算的上是最有钱的皇家,但有钱也不用摆这么大的排场。

    “宫廷里把人员裁减至三千以内吧。”

    宫中有内侍省和殿内省,内侍省是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并不专用宦官,参杂士人管理,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下有掖庭、宫闱等六局。

    另有殿内省,掌皇帝生活诸事,下有尚食尚药等六局。

    内侍和殿内两省,完全可以将衙门设在宫外。

    内侍省管理上用士人,而内廷用宦官。殿内省则把许多手工等事务交给外面承包,宫里只负责侍奉。

    这样一来,能够大大减少人员。

    宦官不出宫,皇帝就算要用宦官传旨,宦官也只把旨意传到宫外的内侍省,交给官员们接管处治。

    历史上,唐朝的宦官数量越来越多,职权也越来越大。

    安史之乱后,宦官更是频频担任监军等职务,甚至到了后来,直接统领禁军,结果就是宦官们把持了禁军,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从而开始掌控宫廷甚至是朝政,进而拥有了废立皇帝的大权。

    中国历代,还从没有比唐朝的宦官权力更大的。

    东汉末的宦官比不上,明末的宦官也一样比不上。

    在天宝时,高品宦官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一个内侍省就有四千多名宦官。

    相当惊人的势力。

    要避免宦官干政,就得限制他们的权力。

    比如在唐以前,内侍省也并不是完全用宦官,而是宦官士人参杂,更不会用宦官去做监军去传旨等。

    宦官被限制在了宫中,不得出宫,这么一来,他们也就无法插手到政务上。

    张超的顾问机构是翰林院,翰林院里的学士等都是士人,他不会如明朝皇帝一样,在宫里弄出一个内廷来。

    宦官虽然对于皇帝来说,是可靠的自家奴才,但这些人天生就存有许多缺陷,让他们插手政治,这是取乱之道。

    宫外的事务,都交给士人,宫里的宦官,也要限制数量。

    宦官不比宫女,宫女几年一换,进宫一次,还能算是进修培训,出了宫说不定身价还能上涨,嫁给好人家。

    宦官可不同,一旦净身,这辈子都做不回男人了。也不可能说宦官几年一换,他们一入宫就是要做一辈子的。

    能少用就少用些,宫里多用宫女。

    崔莺莺从来不是喜欢排场铺张的人,如果把宫里的许多手工活外包到外面的话,宫里三千人其实都不少了。

    毕竟皇子们十二岁就得出宫居住,宫里需要服侍的人并不算多。

    一个王朝,能不能长久,都取决于第一位皇帝。

    因为第一位皇帝时,才能定下各种制度规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