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729章 四位一体 6/10(第2/2页)

    

    《纽约客》的这份采访发布在它们的周刊上,除了生物教授弗兰克,它们还采访了艺术学院的女学生,带孩子的全职妈妈,以及好莱坞演员。在询问他们的感受之外,《纽约客》也提及了《骂人圣经》的争议,但结果令人惊讶。

    弗兰克说:“我不了解那个,但艺术的包容性很强,桀骜不驯是他们艺术素养的一部分,我认为应该没什么问题。”

    女学生说:“那很酷,特别酷。你认为如果不是《骂人圣经》,林海文跟一些天才艺术家还有区别么?顶多是更有天赋一点,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现在不一样,他挑战世俗观念的艺术核心,非常清晰而直白地被表达出来,人们总是认为社会需要按照一成不变的道德和规矩来运作——事实上,那是很可笑的。

    几百年前的人,不会认为烧死异教徒是不人道的,今天的人也是一样,我们的认知一定是有局限的,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更没有资格去告诉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准确与否——我从林海文身上得到了很多启示,这将为我自己的艺术道路提供指引。”

    全职妈妈则表示:“我去尝试了他的那个行为艺术空间,太棒了!孩子、家庭、生活,无休无止的麻烦和重复,让我一度抑郁,尽管在家人的帮忙下有所缓解,但我知道那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但这一次我发现效果非常好,我不清楚这是否是一项成功的精神抚慰方案,但它对我确实有效——不过我建议一次就好,第二次就太多了,那些话毕竟会让人不适。”

    最后是好莱坞演员,不太出名,三线都算不上,他的回答很简短:“你知道的,好莱坞有很多垃圾,给他们招呼上整本《骂人圣经》,我都还嫌不够。我很希望能够建议林海文,他需要出一本更辛辣内容更多的《骂人圣经》第二季。”

    《纽约客》自己则表示:“林海文天赋卓越的艺术才能,以及特立独行的性格,显然为他获得了大量追捧,艺术家总是被社会最宽容以待的群体。《骂人圣经》的争议渐渐散去,尽管还有很多人表示不认同,但至少,抵制或者抗议的呼声已经微不可见,而贾菲茨中心5号展厅外的队伍,依旧络绎不绝,甚至更显火爆——洛杉矶站的展览预售也表现惊艳。

    来自华国的拉斐尔、雪莱、莫扎特,或许再加上毕加索——也是林海文,他再度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