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七章:四方城(第1/5页)

    6.27 四方城

    南京,中山陵四方城。

    黄浩然突然接到了蒋百里的电话,说是最高当局打算过几天离开南京城,黄浩然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日历,今天是1937年12月5日,历史上的最高当局离开南京的时间是12月7日,看来老头子很有可能在后天离开南京。

    由于黄浩然的出现,南京保卫战的历史已经受到了影响,直至今日,南京的外围尚未遭到日军的猛烈攻击,所以最高当局的心情还算过得去。

    黄浩然走出了他的司令部,驱车去四方城,他还有一件事需要最高当局的帮忙......

    南京这些日子已经遭到了日军的无差别轰炸,到处都是燃烧的房屋和坍塌的建筑,由于城防司令部已经下令关闭了城东和城南的几座城门,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南京市民都朝着河西和下关的方向移动,看着街道上拖儿带女夹带着家财的人群,黄浩然的心里面很不是滋味。

    轿车过了总统府就开始提速,城东的居民本来就不多,又多是有些家底的人家,随着99军发售的船票价格一降再降,城东大多数的人家都已经离开了南京,所以这一带已经变得有些冷清。

    驻守在中山门的是66军,哨卡前带队的军官老远就看见了黄浩然的车上贴着南京城防司令部的通行证,再加上坐在驾驶室里面的司机那冰冷的表情,所以检查的时候只是走了个过场就一挥手放了行。

    66军这样的作风让黄浩然的眉头皱了起来,自他上任以来,南京城内早已划分了区域,四处设卡,但是由于基层官兵执行起来的时候漏洞百出,这种很好的方法居然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就拿前些日子的刺杀事件来说,要是城内的守军都能忠实的执行自己的职务,恐怕那些日本人根本就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中队的官兵素质的确是一个大问题,黄浩然不禁想起来堆在他办公室桌上的一大堆状纸。

    中队从淞沪战场向南京周边的撤退堪称一场混乱到了极点的撤退,由于官兵素质低下,所以没少干扰民的事情。

    京沪沿线的城乡是富饶之地。也许因为有吴福线和锡澄线的坚固国防工事做屏障,给这个地区的人民吃了“定心丸”,老百姓没想到自己的军队白的这么快,许多人都来不及做有计划的疏散。

    一些从前线溃退下来的穿蓝军服的散兵游勇(当时前线部队的番号很多。官兵的胸、臂章都不写部队的番号,只写代号,因而一般不易知道对方属那个部队。广东部队是穿草黄军服,当时大家都习惯地把穿蓝军服的叫做“中央军”),他们把无锡、苏州等处看作是“发洋财”的好地方,公开抢掠,为所欲为。沿撤退路上,有些散兵竟穿着抢夺得来的皮袄;或者用枪杆挑着整条火腿,摇摇摆摆、大模大样地行进......

    大军过处,除了扰民还是扰民!老百姓中的那些青壮男子因为害怕被拉夫而逃到野地里面躲起来,路上尽是老、弱、妇、孺,肩挑着小孩,手牵着牲口,边逃边哭,混在后撤队伍的杂乱行列当中,其惨状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黄浩然就亲眼看见过几个散兵公然吆喝赶着一群肥猪混杂在后撤的人群中,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黄浩然在心里面回忆着那些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的土匪行径,不禁低声感叹道:“这样纪律败坏的军队,怎能抗战守土!怎能成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